徐小平,著名留学、签证、职业规划和生活进步咨询专家,现创“ 真格”天使投资基金。2012年十月聘为第八届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曾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新东方文化进步研究院院长。他的家 庭教育理念是:“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我们的空间”,供父母学习和参考。
小儿子喜欢烹饪、街舞,一度说不要上大学了。大儿子曾遇见不喜欢的人和事就要顶撞。忍住,我舍弃父母式强权的欲望,平等地跟他们交流。由于我面对的是有独立人格、独立考虑的孩子,需要尊重他们。我对他们最大的期待,是期望他们快乐幸福。
尊重孩子的兴趣
我的两个儿子个性不同,在加拿大出生,美国念大学。但在十五六岁之前的梦想居然都是当摇滚巨星。每天在家弹吉他,唱歌。我陪着他们弹吉他,鼓 励他们。我赏析着,也觉察到,他们并没显示出巨星的特点。但这没关系,鼓励孩子自由进步,鼓励他们追求我们的兴趣,无声无息,兴趣或许会变,但生活的 方向也就会一点点找到了。
果然,孩子们摇滚歌星的梦非常快做完了,但对音乐的探索,已经成为他们常识结构的一部分,会让他们受益。随后,小儿子迷上了烹饪。十二三岁时,报 名了一个烹饪班。我从震撼中听到这个消息后,还略微不悦。不过,我忍住了,非常快说服了自己,不应以我们的好恶来决定孩子的生活,转而支持他。目前,他们几 个男生出去玩,自己携带烤箱,拉风。你可以想见,会多受女生欢迎。
小儿子的兴趣不断刺激着我的神经。当他第一天告诉我要学街舞时,老实说,我不高兴。心想,这真的是丢人。好吧,我承认,我有时是outman、oldman。我宁可我孩子是跳芭蕾的王子,也不喜欢他们是街头的霸王。
这和我的审美取向有关。起来自于街头的舞蹈,多多少少和反叛少年有联系。但事实上,我又克服了我们的反感,给他钱上街舞课,请韩国老师来教。我知 道,跳街舞的人群中没博士,没MBA。但我的孩子喜欢,这也是正当的喜好,我就尊重并支持他。目前他是美国大学街舞队的队员。
年前,小儿子忽然跟我说,计划将来去参加街舞队四处巡演,就不考大学了。我听到后简直五雷轰顶,快站不稳了。但我仍强忍着愤怒对他说,好呀。
今年,我刻意携带他参观了美国的一些大学。他感觉到大学的环境和魅惑力,对我说,我要上大学。我非常欣慰,目的达到了。目前他一边在美国读大学, 一边继续跳他的街舞。假如当初跟他严词厉色,说不准他不念书,或许会激起他的逆反心理。父母最禁忌用父母式强权命令孩子,春风化雨的方法则有效得多。
通过察看孩子的喜好,我几乎能看到小儿子将来生活的内容了。他肯定是在他所热爱的范围里工作。我曾想过,假如他要做一个有特点的厨师会如何?没什么不好,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不都非常不错吗。搞不好他还能创造一个新的时尚品牌呢。
我鼓励孩子们进步我们的兴趣,多出去认识世界,多交朋友。喜欢交朋友,受人们追崇,如此的个性以后会帮到他。在团队中,老板、顾客、同事就会喜欢他,想成全他,给他机会。这对于生活和事业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童年不是为成年做筹备的
中国大的教育环境比较混乱。国家是培养好的公民,还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培培养功的人,还是幸福的人?这让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产生了不少困惑,五道杠黄艺博同学最经典地反映了中国教育的混乱。这不可以怪父母。
中国虎妈甚至在美国引发了争议,如此的教育确实存在。我不喜欢如此的教育方法,也非常难批评他们,但第一,我觉得孩子小时候应该充满了欢乐。哈佛大 学前女友校长曾说,童年不是为成年做筹备的。假如把十八岁之前的生活都叫做童年,不快乐,而是像服刑一样熬过来,生活四分之一就白活了。如此长大的孩子,到 年轻人时期能幸福吗?虎妈把孩子的童年当做通往成功的工具。非常有点像中国的农耕时期,爸爸妈妈把孩子当养老的工具。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并未必代表将来。
我的两个儿子一样面对着社会角逐的重压。要拿什么荣誉,上什么学校,这都是非常实质的问题。我曾有名校情结,老在他们面前念叨名校怎么样怎么样。有天小儿子问我,假如上了你说的名校,但不高兴。那上名校还有意义吗?
他的话击中了我,的确,假如成功了不快乐又有哪些意义?
我身边有熟知的企业家朋友,事业上非常成功,是为了逃离某种东西奋斗成功,内心一直痛苦。我不想他们如此。
反过来讲,让孩子自由自在,高兴成长,如此的孩子肯定有出息。我对孩子们最大的期望是过一个幸福开心的生活,而不是成功这两个字,这点,我是坚定而不困惑的。
家庭没大规矩
目前,孩子们根据我们的意愿长大,在美国念大学了。我教育孩子谈不上非常成功,但非常认可他们的状况,快乐、自信已经成为他们的基调。
我在家没定什么规矩。要叫爷爷奶奶,要尊重长辈,对家庭聚会要认同,也就是这类零零碎碎的东西。我对孩子更多的期待,是让他感觉如此做好,而不是类似三从四德的死规矩。
一个受过好教育的孩子,是了解底线和规则的。不作恶、不说谎、不闯红灯等等。这类是要紧的社会教育内容。相比之下,我对他社会教育的需要更高。相信他们受过好的教育,这类都懂。通常来讲,家庭教育管得太严的,孩子没什么出息。
我在国内,给他们电话打不通时,就会非常愤怒。但我一想到,很多家庭,天天几个电话找孩子,孩子也可能没有出息,内心就平静了。我年轻的朋友加藤 加一,一无所有些状况下,从日本来到北京,成为一个有影响的时评家。作为一个青年,他再好不过了。她母亲从不跟他打电话,他们母子感情也没减弱。
于是我一个人宽慰自己,孩子也忙着呢,一个礼拜打一次电话已经足够。当然,假如孩子一个月都不给我打电话,那我就恼怒了,但也无法,我尽可能忍住,不表现出来。我期望孩子在自由、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归根结底,孩子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独立考虑的人,你需要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