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这是本次中考改革中最大的变动。除去加入了计算机、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三个部分以外。评价机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含思想道德、学习习惯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和表现等5个方面,而评价形式则包含班主任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父母评价等。如此的考核方法虽然有益于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但也让父母非常担心,不少父母担忧在评价过程中,由于失去考试成绩如此的硬性指标,会致使评价有失公平。
人为评价需要公平
其实,云南并非全国首个取消中考的,在今年4月,山东已决定山东中考规范将不再像09年如此,一考定终身的单一评价局面将被改写,代之以学生学业水平评价。高中学校将依据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新生,其中加强了班主任评价有哪些用途。当时,这条消息也在山东当地引起了非常大的哄动。对于改革,评论褒贬不一。支持的当然是由于改革让不少学生不会仅仅由于单次的中考成绩而被pk掉;而反对的则是由于担忧评价体系加入太多人为原因。
今年6月7日,齐鲁电视台《开讲天下》就对取消中考带来的利弊进行了热烈讨论。在节目中,持怀疑态度的中国年轻人政治学院程立耕教授表示:公众对教师的认同程度是特别高的。大家之所以有置疑,并非说老师肯定就是不公正的,但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有七情六欲,所有评价标准只须不是刚性的,带有人为原因时,就会使得大家对于他的结果产生疑问。
在大家的现实生活当中,想要选择一所好学校,可以理解。但因为学生父母及家庭背景的不同,使得孩子的状况不同,包含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种运作可能时,会使父母或者社会产生议论。昆明一位孩子上初中二年级的李先生说:“除非孩子的评价是a,要不父母永远都想不通。这其实也让老师非常为难,无形中让老师成为公众质疑的对象。”
优质教育要均衡
担忧评价系统不公平背后是什么原因什么?其实,还是归根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在采访中,不少父母都提出:以前是靠成绩考入好的高中,目前也不太了解如何才能进这类好的高中。一位何女性还说:“小升初考试多次被禁,但每年的小升初仍然是一场择校大战。”所以,不少教育专家都觉得,其实只须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匀,学校办学实力存在差异,各种隐形考试就会存在。在央视官方网站上,知名事实评论员叶祝颐表示,其实,教育功能被异化,中考成绩成为唯一教育水平评价标准,说到底,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适当的产物。
教育资源配置与百姓就学期望值不同,优质教育尚属“紧俏物资”,难以满足百姓的教育需要。在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的当下,仓促取消中考,状况未必乐观。我觉得,取消中考应该有一个首要条件。那就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达成教育的均衡进步。周念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