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专家告诉你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

   日期:2024-12-09     来源:www.dpnrrd.com    浏览:315    
文章简介:新洲乡中心学校:任筠目前的新课改,给小学习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需要,语文教师要从容适应新课改,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质。《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新洲乡中心学校:任筠
目前的新课改,给小学习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需要,语文教师要从容适应新课改,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质。《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新课标》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核心目的,它涉及到种种原因,如思想道德、思维素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革新精神、个性进步、人格塑造等。
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常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常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可以成为一个和谐进步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需要获得对美和道德的鲜明分辨力。”新教程的撰写就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创意,把工具性内容人文化。如汉语拼音对小学生而言是“拦路虎”,教程就设计了“情景图”和“语境歌”,把工具性的内容人文化,贴近了儿童的心灵,展示形象的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便于学。但,推行新课改后,小学习语文教师要走出现在的几个误区。
一要走出强调人文,淡化工具的误区。《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了工具性,哪来人文性?没了人文性,工具性就会失去灵魂。
如今的课堂总是有如此的现象:教师在进行一篇课文教学的时候,常常更多地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在文本内容理解上,课堂氛围较以前也变得热闹了很多,但有抛开语言文字本体,忽视语言学习的倾向。这是一种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做法,是虚化语言文字学习的表现。如此的教学必然导致语言文字本体的失落。
二要走出强调自主,忽略指导的误区。自主性学习已经成为目前语文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只须走进课堂,就会看到:学生自主确定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技巧,自主去发现问题、探求常识……
教师在课堂上做出一种民主的姿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我们的建议,不时听到“讨论讨论”,“要敢于发表我们的独特理解”等这些语言,却难得听到教师给学生剖析与解说的声音。却不知,这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漠视了教师的指导,就是把自主学习“神话”了,把自主学习演变成了一种放纵。
其实,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同时坚持文本作者创作的主体性、教师教的主体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三结合,才能使语文教学活动平衡,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语文气息,流淌人文情怀;才能使学生学到真知。忽略了语文教师的指导,一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受常识能力的限制,是非常难在课堂上学到真知的,因此小学习语文教师需要走出忽略指导的误区。
三要走出强调勉励,漠视标准的误区。新课堂主张勉励性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来激起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这无疑是正确的。可目前的课堂上,教师用得最多的评价就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的见解非常独特”这些语言,有时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好像一否定就是抹杀学生的灵性。却不知,一味的赏识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温顺杀手”。
语文课堂评价应有一个基本标准,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对认识中出现偏颇的,要直言不讳地加以引导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