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新东方总裁周成刚」我对孩子教育的三点深思和三个发现

   日期:2024-12-12     来源:www.tsz6.com    浏览:576    
文章简介:这类年来,我一直东奔西走忙于工作,无声无息中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深思,在对儿子的教育中,我是不是有做的不妥的地方?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我作为一个过来人,同时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对年轻的父母说些什么? 我的三点深思1、...

这类年来,我一直东奔西走忙于工作,无声无息中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深思,在对儿子的教育中,我是不是有做的不妥的地方?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我作为一个过来人,同时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对年轻的父母说些什么? 

我的三点深思

1、不应该过早地给孩子传授常识。

对孩子来讲,“智商开发”不适合过早,包含对孩子读、写、算的练习。这类学业常识不符合婴幼儿的认知特征,孩子虽然能用“鹦鹉学舌”的方法死记硬背,但并不可以真的理解。所以,这种早教不只不可以促进他们的智商进步,反而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减少对学习的兴趣,甚至挫伤其自信心。

2、不应该让孩子玩困难程度过大的游戏。

因为望子成龙的心理,我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就会给他买一些比较超前的玩具和图书。和他一块做游戏时,也常常选择一些让他非常难获胜的游戏,鼓励他挑战、挑战、再挑战。目前想想,假如让孩子玩一个游戏,困难程度超出他的理解能力,爸爸妈妈又不准时给他作细致的解说,孩子就非常难了解该如何获胜。

常常性地遭遇失败将来,孩子的感觉就会愈加糟糕,不需要其他人说,他就会感觉自己非常笨。假如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极少得到“赢”的机会,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最后,可能就会成为一个畏手畏脚、没自信和安全感的人。

3、不应该给孩子太多负面暗示。

我常常对儿子说“真笨”这个词,尽管有时候是无意中说的,甚至是携带爱意说的,可孩子接收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时,我还会有意无意地拿孩子与其他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聪明!”有时,在朋友、外人面前还有意表现得非常谦虚:“我儿子不可以,挺普通的,不可以和那些好孩子比。”结果,常常淹没在这类负面的信息里,他就会同意“我非常笨”这个自我定位。这个定位让他失去了争先的动力,对我们的定位非常低。当一个孩子深信自己非常笨、学习力非常差的时候,他就会产生紧急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心理,他在潜意识里就会产生一种“保护”主义——拒绝新的资讯进入记忆库。结果,孩子就真的成了“学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了。 

我记得有一个童话故事:

一位漂亮的公主,从小被巫婆关在森林深处的一座高塔里面。巫婆天天都对公主说:“你的样子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会被你吓坏的。”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话,害怕被其他人嘲笑,偶尔看见塔下面有人经过,她也不敢求救,担忧其他人看见她会害怕。于是,她就死心塌地地待在塔里,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从塔下经过,看到了貌美如仙的公主,惊为天人。王子几次要救公主出去,公主都不认可,直到王子了解了事情的缘由,找来一面镜子让公主看。看到镜子中漂亮的自己,公主才意识到王子对我们的夸奖是真的,她对自己有了信心,于是与王子一块离开了囚禁她多年的高塔。

事实上,我和不少爸爸妈妈一样,无意中充当了“巫婆”的角色。

                

我的三个发现

1、看重孩子的早期教育。

对于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童年阶段的早期教育,必须要小心,尽可能少犯了错误。爸爸妈妈不可以感觉自己是父母就一意孤行,面对独生子女,大家都没经验,所以,要有谦卑之心。就算我们的教子办法再好,只须发现这个办法不适合,就应该立刻改正,由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转的,等孩子长大了,你想改,却没机会了。孩子的成长是阶段性的,小学需要小学的办法,初中需要初中的心态。所以,我的经验就是,假如不想让孩子变“笨”,第一要让他多多体验成功的喜悦。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孩子获得了成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时,他们的大脑就会释放出一种叫“脑内吗啡”的物质,这种物质会驱使孩子不断地重复这一开心的经验。所以,对于孩子来讲,“成功是成功之母”。 

当孩子做游戏、玩玩具、做手工、参加竞赛或做家务时,爸爸妈妈必须要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当然,爸爸妈妈还要适合加以引导,让孩子可以通过肯定的努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譬如,当孩子跃跃欲试想帮母亲刷碗时,不要嫌孩子麻烦,也不要怕打碎碗而拒绝孩子。可以为孩子搬个高度适中的凳子,给他戴上围裙、套袖,告诉他如何轻拿轻放,如何把碗冲洗干净。当孩子洗好一只碗时,大声夸赞他,孩子就会非常快乐,会对我们的能力充满自信。 

对孩子子来讲,各种探索都是学习的机会,爸爸妈妈应该为孩子找一棵“矮一点的苹果树”,让孩子稍微踮起脚,一伸手就能摘到苹果。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的迈进。 

2、兴趣永远第一。 

凌志军在畅销书《Microsoft小子》里讲了一个故事:朱丽叶的儿子沃伦秉性聪慧,才14岁,就已完成高中学业,可以直接上大学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中国爸爸妈妈都会非常自豪地叙述孩子有多么多么成功,而朱丽叶却不想让儿子立刻就上大学,由于她想让孩子更多地享受童年时光,做他一个人喜欢做的事情。她与作者有如下的对话: 

作者问:“作为老师,你感觉成绩、兴趣、快乐童年、道德,什么对学生来讲非常重要?” 

她说:“兴趣永远是第一。不感兴趣,就没所有。有了兴趣,伟大的成绩便随之而来。” 

作者又问:“那样,作为妈妈,你感觉什么对孩子非常重要?” 

这位妈妈轻轻一笑,说:“还是兴趣。我期望我的孩子有一个非常开心的童年。不过,兴趣还是第一位,感兴趣才有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不少爸爸妈妈都了解这句话,但大多数人对此却视而不见。假如你期望孩子愈加聪明、愈加爱学习,那就把激起、呵护、提升孩子对各种活动的兴趣提到日程上吧。

3、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

不论是学习还是做活动,一直有胜有败,有输有赢,爸爸妈妈如何评价孩子是一门艺术。孩子本身不拥有自我评价的能力,绝大部分孩子是靠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进行自我确认的。

▲卡内基梅隆大学校园雕塑(周成刚/摄)

当我儿子上高中将来,我已经想了解了这类事。所以,在儿子学习遇见困境或失败的时候,我会尽可能让他了解,失败只不过暂时的不成功,没什么大不了的,每人都可能碰到,勇敢和有智慧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允许孩子去尝试失败,也是对孩子可以成功的一种信赖。

老婆有天忽然对我说,孩子同学妈说大家孩子手臂上搞了个非常大的刺青,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孩子平常还算听话,也从来没听孩子说过,更也没见过。心里这么想着,却还是立马拿起手机给还在海外念书的孩子发了一个语气严肃的微信,问他有没这回事?假如有,为何连如此大的事都没征求过大家的建议?并告知他社会上的混混们才会去搞这种名堂。发完短信,我还是安慰自己应该不太可能。一小时后,终于等来了孩子的微信回话,孩子说确有其事,说自己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由于喜欢打篮球,也崇拜美国NBA球星,所以自己也刺了一个。还说这并不可以说明他的人品有问题,还告诉我说美国有很多男生身上都有刺青,也是今天青年的一种文化,和女生打耳洞戴耳环其实没本质的差异。我按耐不住内心的愤怒,立马又发过去一个信息,说这么大的事,为何不和大家商量一下,听听大家的建议,他又回复说商量了可能就搞不成了。

三年过去了,孩子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职位,刺青还在孩子的手臂上,那个看起来像是怪兽的刺青时不时还会在我的脑子里闪过,我也还会时不时地找机会问孩子有没后悔?孩子回答不后悔的语气感觉不如当初那样坚定了,但我却同意了他手臂上的刺青。我不喜欢,并不是它就是邪恶,即便孩子有一天会后悔,也是没办法改变的过去,它会不时地提醒孩子他当初的选择和决定,提醒他过去的追求和热爱,过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自豪,这就是成长的印痕,所有这类印痕就是孩子在不一样的成长岁月里走过的足迹,这类足迹携带他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男性。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