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高考考试改革策略十月9日公布。对于这一改革策略,各界说法不一。现行高考考试规范的弊病固然显现已久,新策略又能否对推进素质教育产生积极意义,维护高考考试公平、饰演更为适当的“指挥棒”用途,牵动着社会公众的心。
网友
近七成不看好改革策略
北京高考考试改革策略刚一颁布,就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多数网友觉得,高考考试形式越改越复杂,却只见负担加重,不见素质提升,各种不公平事件不断揭秘。“考试的内容可以增加,但必须要公平。”平台一名自称父母的网友发帖说,高考考试中增加的“人为原因”非常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针对此次高考考试改革的调查显示,66.7%的网友他们案评价一般,51.4%的人觉得“改革影响不大,考试内容万变不离其宗”。一名网友说,孩子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全民的普及,不应成为父母和学生的负担。更有人呼吁,为真的达成公平,应取消所有加分项目,达成“裸考”。
专家
高考考试渐渐过渡为能力考核
闫浩东:此次北京高考考试改革策略,加大了对学生学科各项能力的考核,尤其是调动与运用已有学科常识解决新问题能力的考核,看重对学生剖析和推理能力的考核,看重考核要点与大学教育的衔接,看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真实评价。以后高考考试的核心将不再是以考核常识内容为主体,而是将常识内容弱化为能力考核的载体和平台,渐渐过渡为学生学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高校
招生或有更多自主权
孟芊:北京新高考考试策略中提到,高校招生要参考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这说明给了高校更多的自主权,体现了对高校自主权的尊重和一定。现在,清华正在对北京新课改下的教学培养等各方面进行考核,并在考虑和设计与之吻合的政策,适合时候对社会公布。
社会
高考考试改革实验本钱太高
井天增:这类年高考考试策略变化得太多太快了,有些省份10年换了五六个策略,北京今年的策略变动也不小,却不知如此对考生、父母与高中三年级一线教师们会导致多大的心理负担。高考考试是关系着考生及其家庭前途命的重点大考,高考考试策略改革不休也就意味着拿他们的生活前途做实验,如此的实验本钱未免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