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三年级数学学习技巧培养的8个重点

   日期:2024-07-29     来源:www.dpnrrd.com    浏览:515    
文章简介:伴随义务教育教程适合地减少了对数学常识体系严密性的需要,拉开了常识结构之间的“距离”,并以“结构化”与“问题化”互补的教程体系呈现出来。因而,学生需要学会、并且具备肯定的学数学的办法,提升和进步学习力。

伴随义务教育教程适合地减少了对数学常识体系严密性的需要,拉开了常识结构之间的“距离”,并以“结构化”与“问题化”互补的教程体系呈现出来。因而,学生需要学会、并且具备肯定的学数学的办法,提升和进步学习力。以下是8点建议:

1.好的学习态度。叶圣陶先生说过:但凡好的态度和好的办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办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

叶老的话说明了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技巧的关系:好的学习态度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技巧的基础,又是他们具备了肯定的学习技巧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培养好的学习态度具备十分要紧的意义。主要的培养渠道有:

(1)课前预习。预习的办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不是可以用今天学习的常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儿有困难……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状况,并把上面的预习办法常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携带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如此做对于提升课堂学习的成效,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升自学能力都有积极推动作用。

预习数学内容会看上去较枯燥,所以,教师要常常表彰自觉预习的学生,以勉励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课后整理。要培养先复习当天学习的常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收拾的习惯。

(3)在课内,需要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总结与同学的发言;三要积极考虑、联想;四要踊跃发表我们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4)要培养检查验算的习惯。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渠道,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

2.尝试活动。学生原有些认知结构具备同化用途,这是学生能进行尝试活动的心理支撑点。因此,学生具备了某一认知结构后,接着学习相应的后面常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

比如,学生学会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之后,可请他们去尝试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然后,教师稍作点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生就可同化新常识,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都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当学生学会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又理解了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将来,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按比率分配”的应用题。

3.操作活动。当学生原有些认知结构好像能同化又同化不了新常识时,他们的学习心理就有求助于外围行为的倾向。这个时候,教师就请学生去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进而刺激其心理,促进他们达成学习心理的相互用途、互为转化——学到新常识。

当学生无常识基础可作学习新常识的支撑点时,教师可直接请学生进行多次的操作活动,以不断刺激其心理,引起思维活动,从而达到理解新知的目的。

4.察看活动。所谓察看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渠道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点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察看的考虑题。如此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察看目的,进而使他们边察看,边考虑,边议论,边作察看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依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

(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

教师需要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考虑题察看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备什么相同点(即规律)。①竖里察看,等式的左侧都有哪些特征?等式右侧又有哪些特点?②横里察看,等式的左侧与右侧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再需要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

5.考虑活动。所谓考虑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进行比较深刻的、周到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

学生有了考虑方向,并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想像,他们才大概捕捉到丰富的材料,进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长期培养学生,有益于他们形成考虑的办法,提升思维的水平。

学生进行独立的考虑活动的基本渠道有:

(1)对考虑对象进行剖析、概括或抽象。

(2)对考虑对象展开联想,将它总结到已有些经验中去。

(3)对考虑对象进行剖析,弄清题意;接着对条件和问题展开联想;然后,借用已学会的定义进行思维活动(如判断、推理、变通等),把条件与问题“接通”—打造模型。

6.自学活动。中高年级学生伴随识字量增多,数学常识的长进,他们已拥有了肯定的自学基础,这里主如果指学生课内的独立性自学活动。

(1)学生要学会认真阅读课本的办法。

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及其他文字,要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反复地阅读,直至了解、读了解意思为止;要把文字与插图结合起来看,如此能够帮助理解图意、弄清文字24意思;要有重点地阅读某些教学内容,如重点阅读“想”的过程,方框内的结论,把重点的词、勾画出来,如此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教程的重点、本质。

(2)学生可做一二道题目试一试,看是否会做,假如感到还有困难,那样第三进行阅读,第三尝试做题目。

(3)教师需要学生做类似例题的训练,并让他们说说是如何想的,为何如此做,以检查他们的自学成效。

(4)教师提一些重点性的问题,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教师可做些点拨、总结,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学会自学内容,也可使学习困难者得到补偿学习。

7.合作学习。对于一些“问题性”程度较高,个体学习、同化有困难的材料,教师可改变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拓展合作学习,以促进他们在相互补充、互为启发中完成心理转化,学到常识。

8.数形结合。数学主如果研究数与形的学科,学生的思维特征又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而,数形结合是学生最喜欢、最常见的一种学数学的办法。

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技巧,并不是只不过某一种学习技巧在起用途,而总是是几种办法在起一同的、相互有哪些用途,“一法为主,多法并重”的学习活动,才更能够帮助学生达成学习心理的相互用途、互为转化,获得学习成功。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方面要有较为充裕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学习;其次,需要相互之间商量议论和合作学习,如此才容易互为启发、补充,形成学习技巧和数学思想。

 
标签: 教员分享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