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可以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想把《[b]称象[/b]》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3.能从曹冲称象的办法中遭到启发,培养遇到事情开动脑筋的习惯。
[b]课前筹备[/b]
1.实验演示筹备:自制船,大象或用小件重物代替“大象”,小碎石若干,面盆。生字卡片(包含本课形近字的卡片)。
2.课件筹备:多媒体演示材料。
3.采集中外名人动脑筋的故事。
[b]第 一 课 时[/b]
课题引入
板书题目。生齐读:称象。
过渡:象这么大,能称吗?读读课文你就了解了。
通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读课文,注意本课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抽读,齐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熟知和巧妙的办法记住生字。
3.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技巧。
教师注意引导:“称”“秤”和“沉”字音有什么区别;“艘”是平舌音;“柱”“址”是翘舌音。
4.识字的巩固。
a.抽字块认字。在硬纸块上面分别写上本课的13个生字。学生自由抽字块认字,全部读得准的给予表彰。
b.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把容易与本课生字混淆的生字块混入13个字块中,再让学生抽读。
自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看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2.教师示范朗读。
3.自读感悟:课文里介绍称象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好呢?在小组里说说你对这类方法的怎么看。
4.实验演示,突破难题。
教师可用多媒体或模型演示“大象”怎么样上船,使船身压低的地方,再演示装“石块”,使船身压得与大象等高,从而称出石块重量而了解大象的过程。鼓励学生提源于己的疑问,通过演示,再读课文,感悟文字。
5.老师小结,启发革新。
曹冲称象的方法比其他两种方法都好,这种方法,既无需造称象的大秤,也不必把大象宰了,他非常有创造性。曹冲的方法事实上借助了水的浮力原理。
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你还有没比这更好的称象方法?
6.读后表达。
(重点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
生字
写“再”“象”等6个字,需要一“看”(看了解字形结构);二“描”(在书上描红);三“写”(独立书写,不要看一笔写一笔)。
注意指导重点笔画。“点”“照”二字重点指导四点底;“象”“像”二字重点指导“象”字(写好“象”字的重点是把下面的弯钩写正──起笔和收笔处都在竖中线上);“再”字要把下横写长,注意第四笔是“丨”。
课外实践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2.采集爱动脑筋的故事。
[b]第 二 课 时[/b]
[b]我会认[/b]
生字测试巩固。同桌互相测试,统计全对的同学,再依据学生生字学会状况确定是不是需弥补教学。
[b]我会说[/b]
小组中训练用“一边……一边……”说话。说得好的,推荐到班上说。
例: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大家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b]我会读[/b]
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议。
[b]我会讲[/b]
讲一讲自己课外采集的动脑筋故事,评“最好故事员”。
[b]我会写[/b]
选择你想写的几个字写一写,说说为何选这几个字,评一评哪个写得好,哪个写字进步大。
[b]我会填[/b]
在 再
我( )家看电视。
放学了,大家和老师说“( )见”。
田方( )跑步比赛中获得了1、。
我回家先看书,( )写字。
[b]自我评价[/b]
自己评一评,能得多少☆,就画多少☆,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多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