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汉口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推行“恋爱登记制”,对该院恋爱的学生进行摸底,并由老师充当恋爱学生的“爱情保镖”,调解情侣争吵,开导分手男女朋友,预防失恋者做出极端的举动……恋爱登记制铺开后,掌声和非议声纷至沓来:叫好者觉得,部分大学生情感把控能力不强,其恋爱态度与对爱情的理解,需要学校加以引导;反对者则质疑,爱情是一种私人行为,登记的做法有侵犯个人隐私之嫌。
校园新政
学生谈恋爱要登记在册
一名老师负责多对情侣
3月17日,汉口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大一辅导员魏慧婷,在QQ上向她的学生发布了该院实行“恋爱实名登记制”的消息。消息说,对该院大一到大四所有恋爱的学生实行自愿登记,对于没登记的学生,通过辅导员平常察看,对确定恋爱关系或有恋爱苗头的学生,进行补充登记。经过一周时间统计调查,该学院共整理出一份1300余人的恋爱登记表,其中有493人是自愿登记。
据该校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罗爱国介绍,恋爱登记表包含恋爱学生名字、性别、联系方法、恋爱时长、对象基本状况、近期双方是不是存在矛盾等。“依据恋爱登记表,本院有600多对情侣,少数学生有外校情侣,大家分配80名老师负责他们的恋爱事宜,平均一名老师负责8对情侣。”罗爱国说,这个表一个学期会全方位更新一次,平常则会进行增补和删改。
打造学生情感预警机制
学校准时调解恋爱纠纷
对于登记在案的学生,学院拓展针对恋爱学生专题讲坛与个体恋爱指导,内容涉及性爱文化,恋爱观,情感纠纷处置,亲密时度的把握,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等内容。罗爱国说:“除去进行恋爱常识的普及,更要紧的打造学生情感预警机制,排除学生交往中的各种"地雷",预防感情不顺者做出极端的举动。”
推行“恋爱登记制”后,该院已准时调解了多起因恋爱问题产生的纠纷。魏慧婷透露,上个星期,她就安抚了5对闹别扭的情侣,调解一对积怨甚深的情侣,最后和平分手。“由于每一个恋爱对象大家都落实到了具体负责人,对于未婚同居的情侣、三角恋都准时进行了跟进处置。”
“院长对于大家这类负责学生恋爱的老师下了死命令,哪个的学生出问题哪个负责。”魏慧婷表示,接到此任务后,工作量陡增,连平时查寝,都见缝插针地安排与恋爱学生交流。
学生看法
恋爱是私事 学校不必介入
该院吴同学表示:“恋爱是个人私事,不想和老师推荐,感情上出了问题可以向闺蜜诉说,没必要让老师介入。”该院大一男孩小刘虽然恋爱了,但他一直没去登记,“学校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跟老师说恋爱的事,感觉"交情"还不够,况且不少事也开不了口,挺尴尬的。”
“阳光下”的爱情 会更负责
不过一些支持者则觉得,大学生的恋爱观不成熟,需要有“过来人”扶上马。该院工程管理专业大一学生浩子是第一个登记的学生,“大学生恋爱不是什么见不能人的事,校方的摸底,也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谈一场负责任的恋爱。”
恋爱被“监控”感觉不自在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不少学生觉得,“恋爱实名登记制”其实就是学校打造学生恋爱风险预警机制,学校用心良苦,也是对学生负责,但感觉有的不自在。
“感情是两个人的事,需要恋爱双方自己去磨合,只有自己深入领会才会慢慢成长,学校的介入也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该院大二学生倩倩表示。
该院大一学生李浩有女朋友,没登记的他,想到平常和女朋友谈恋爱,旁边可能会有一眼睛睛盯着他就感到不自在,“恋爱登记规范或可消解部分校园情感纠纷,但在其他人的监护下谈恋爱,总感觉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