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彰孩子有一个非常适合的比喻——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可以随便用。用强效药有肯定的规范,需要小心小心,标准包含时间和剂量,由于或许会引起过敏反应。“你真棒”,有时用多了反而成为坏东西,影响孩子成长,夸奖孩子也要讲求办法和方法。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孩子真棒”,如此的表彰对父母来讲真是轻车熟路。在父母眼里,孩子的每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孩子会笑了,孩子会翻身了,孩子会蹦了,孩子说话了……就是在这种持续的惊喜中,父母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如此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父母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一直笼统地表彰孩子,譬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或许孩子只不过端了一次饭,母亲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母亲端饭,母亲非常高兴”。
2.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父母惯用的评语。父母对孩子的每个进步假如都用“聪明”来概念,结果只能是让孩子感觉好成绩是与聪明画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其次,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由于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职员让婴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点,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非常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非常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后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可以做得很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备挑战性的任务。
3.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孩子”如此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父母会无心地将它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非常虚无的定义,假如孩子总被扣上如此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重压。
成年人也是,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重压,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假如父母的称赞一直“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重压,感觉自己不配如此的赞美。他们会如何解决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叫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