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大脑在10岁将来就“定型”了,所以3岁、7岁、10岁不但脑部进步的转折点,更是强化潜能的黄金期。一旦错过孩子大脑进步的重点期,即使日后上再多的才艺班也补不回来!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出色,就要好好把握这三个黄金时期,从小训练孩子的大脑潜能!
0岁~3岁:进步大脑本能
这段时期训练大脑潜能的重点在于培养大脑功能的基础——本能。而要塑造长大将来也非常活跃的大脑基础,重点就在练习脑神经细胞拥有最基本的本能。
3岁之前的儿童脑部,会陆续出现存活、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这类本能也会让婴幼儿的大脑出现各种特点,比如:想角逐,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或是想成为母亲或兄弟姊妹等周围大家的同伴。
比如,告诉孩子:“把玩具收好”。讲完后却毫无动静,可以改说:“大家来比赛哪个整理得快!”孩子听了就会开始整理。叫孩子:“快跑!”孩子却依然慢吞吞,不如建议:“看哪个先跑到那边。”孩子就会产生斗志往前跑。这类都是存活本能产生了想角逐的特质后,进一步引发的反应。除此之外,儿童虽然不喜欢填鸭式地硬塞太多常识,对于学一点点新东西却会感觉高兴,这就是由于求知本能产生了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特质。
要训练脑神经细胞的本能,就要善用这种“想要”的特质,母亲在成为同伴的同时,也累积一块“角逐”或是“多知道一点”的体验。
0岁~3岁这个阶段不需要需要成就,不要想着孩子有没会做不少事?或是有没比其他人强?要紧的是让孩子能抱着愉快的心情对话,并且常常夸奖孩子。
3岁~7岁:戒除大脑不好的习惯
“待会再做”这句话代表的是“并不想做”的心情。换句话说,老爱讲“等一下”的孩子,大脑无法培养主动想做的心情,就不会启动自我酬偿系统;自我酬偿系统不用途,考虑力和记忆力自然没办法充分发挥,加上没贯彻到底的企图心,最后会变成一事无成的脑袋。
当孩子说出“等一下”时,先想想为何孩子不想立刻去做。如果是由于有其他想做的事,比如:由于正在打电玩,所以听到要整理房间就回答“待会再做”,这种情况下,可以问孩子:“目前赶快整理,吃完饭就能尽情打电动,你感觉先做哪件事最好呢?”这种因应方法就是促进自我酬偿系统用途启动,让孩子主动说出:“我目前先整理。”
除此之外,假如孩子本来就不喜欢整理房间,可以花点心思设计出类似比赛的方法,和孩子同乐,以去除“讨厌”这种情绪为先决条件。总之,请注意观察孩子,并且妥善引导,不要让孩子培养任何事都要“等一下”的拖延习惯。
3岁~7岁适度进行“修剪”,彻底打好脑神经传导回路网的基础尤为重要,这并非教授常识与方法的时期。这个阶段要把目的放在扎稳基础,塑造读书和运动都能兼顾的大脑,将心力放在改掉影响训练大脑功能、本能及心的“脑部不好的习惯”。
7岁~10岁:培养大脑的主动好习惯
7岁~10岁之后,是合适真的进入学习的阶段。不过从训练大脑潜能的角度来讲,有一点是爸爸妈妈亲务必应该注意的,那就是绝对不要总对孩子说“快去读书”这种话。
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是同意越多爸爸妈妈的指示、命令,表现就会变得越差,因此具备丰富生活经验的大人,需要妥善引导一条明路,而主要重点就是“丢出好的问题”。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合理的利用的问题,将“要如此做才对!”的命令改成选择题,以“你想要如何做呢?”来询问,让孩子能自己选择。
比如,假如孩子不善于自然科,爸爸妈妈光说“自然科要多用功一点!”或是“有不懂的地方就问老师啊”,如此还是无法激起孩子的动力。不如改用这种方法:“母亲小时候也非常怕自然科呢!不过,我只须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几次下来之后,自然科就成了我的拿手科目。那你一个人下面想如何解决呢?”
话说到这里后,了解地把答案说给孩子听也无所谓。或者可提出两种方法,问孩子“你想选哪一种?”要紧的是让孩子自己说出“我也要如此!”“我会这么做!”假如想让孩子也考虑解决方案,就说:“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先想一想,明天再说吧!你是母亲的孩子,肯定想得出好方法。”试着用这种建议来激起孩子的自尊心。等到孩子努力想出来之后,别忘了大力称赞:“真不愧是母亲的孩子!”借由这种方法培养孩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才能算培育出真的的好头脑。
7岁~10岁之后的大脑潜能训练重点,在于运用自我酬偿系统的功能,要提高自我酬偿系统的功能,妥善引导孩子的重点,就是“丢出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