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同学都有如此的困惑:“为何我念书也不少,但一写作文还是没话说或写不好呢?”阅读,是学语文与所有人文学科的根本,故古文谓学习为“念书”。但,却有非常大一部分同学,书读得不少,作文却写得不好!到底是踩了什么雷区致使自己在写作徒劳无功?看看这3个方面有没你家孩子!
01
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古人过去说“开卷有益”,这句话确实非常有道理,但需要要在好的阅读环境首要条件下。
阅读名著,才是真的的“念书”。中外的经典与名著,都是众人、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且经受住了历史长河的检验,方能流传到今天,阅读名著,才是真的的“念书”。
目前大部分孩子读一些“郭敬明”“辛夷坞”的青春伤感文学,或者互联网快消小说,便感觉自己“学富五车”。写一些看着华丽,实则空洞无味、无病呻吟的文章。
念书的方向都错了,如何会写得好?所以,第一个问题出在,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02
读得太浮,没沉下去体验
杜甫曾说“念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假如没这个“破”字,只不过念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
语文学习必须要重积累,把真心喜欢的词句,必须要通过某种方法积累下来,最直白的办法就是摘录,但量绝不可太大,假如这一步没做,就没做到读转写的第一步骤,后面的基本都是失败,简言之:要动手。
譬如,有些同学爱读动物书,读了一小时,茶歇的时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什么情节?这动物你为何喜欢,由于长得可爱还是什么?哪句话是这么说的?给母亲看看,哦,是这句啊,我建议你就把这一句话写一写。
或者看了一篇童话,有不少拟人和比喻用得好,就让他说说,哪句最有想象力呀?
念书,能如此仔细地咀嚼,那样你就能从中学会写作的规律,文章中好的语言也就能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我们的作文里。如此,读和写之间的途径,不就畅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