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中国小留学生开辟寄养家庭,近年一度成为南加州不少华洋家庭的“肥水副业”,不过好像越来越多寄养家庭发现,生活型态的差别,使他们对中国的“小皇帝”、“小皇后”们无所适从,过去被不少家庭争相竞抢的“香饽饽”们,现在变成烫手山芋。
“八年前当听说中国小留学生期望学习美国文化,期望来家住一段时间,我和先生二话不说,对中国小留们充满期待”,家住天普市寄养父母瑞塔表示,为欢迎中国学生,她和家人将自己家里房间整理得一尘不染,当时已退休在家的瑞塔,天天变著花样烹饪各种美式食品,“期望中国孩子不只在异国他乡学习美国文化,也降低思乡的烦扰”。
“但好像不少中国孩子不大想与人交流”,瑞塔表示,特别是近年来的中国小留们,“常常整天关在房中”,瑞塔说,即使大伙吃饭时,小留也常一声不吭,“最后感觉就像陌生人住在家里,感觉不非常舒服”。
但餐桌上惜言如金的小留,回到自己房里却口若悬河,“常常深夜两、三点还听到里面欢声笑语”,瑞塔说,她和先生商量再三,最后决定“大家不挣这钱了”。
“不舒服”的不止是瑞塔一家。蒙特利公园市陈先生表示,由于太太长期赋闲在家,加上经不住朋友再三求情,从四年前开始将家里部分房间辟成“小留之家”,每个人每月1200元至1500元左右,算是很好副业。
“但你得忍受小留的生活习惯”,陈先生表示,“吃完饭不刷碗”,“头髮掉一地不整理”、“煮东西不看火”、“见面不打招呼”、“外出晚归不通报”,他说,前后接待的小留学生5、六个,“奇怪的不少小留生活习惯惊人相似”。
陈先生说,有一次他太太从外面买菜回来,惊见炉头上炒菜锅已烧得烟直冒,“假如不是早回一步,屋子恐怕都要烧著了!”小留后来承认,是自己放手面条打电话忘记看火。
“美国孩子早当家”与“中国孩子娇著养”形成的对比,让不少寄养家庭无所适从。圣盖博市近年接待不下十个中国小留的寄养父母朱太太表示,她感觉中国孩子们不少“不食人间烟火”,她家的小留女生,“床铺地上全是东西,鞋子在床上也视若无睹,假如大人不帮忙整理,就如此一直乱著”,孩子就在“垃圾堆”玩电脑。更让她很难忍受的是,小留和国内煲电话粥,作息时间也颠倒。朱太太说,有次小留父母来洛,她婉转表达“半夜不睡对孩子健康不好”,没想到孩子父母答得爽快:由著她吧。朱太太表示,小留父母一幅信赖不多的样子,让她感觉尴尬。
“有次一位洋人寄养父母向大家投诉,说中国小留将他家的猫关到抽屉”,长期接待中国小游学生的南加州中国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林旭表示,寄养父母当时到处找不到家里宠物,最后在小游房中传出猫叫声。小留的作为,让寄养父母深感不可思议。
中国与美国教育的差异,已好像让乐意接待中国小留的非华裔的寄养家庭变得愈来愈少。正在南加访问的小留领队Patrick段表示,最近即使是在民风淳朴的中西部区域,乐意接待中国小留的洋人家庭也在降低,与过去形成非常大差别。一些客气的家庭说“由于两边文化相差太大”。
不过林旭表示,不少寄养家庭对中国小留还是包容较多,一方面一些区域传统寄养家庭数目萎缩当中,其次中国来美小留数目仍在急剧上升当中,寄养家庭也更为多元。他觉得,虽然寄养家庭问题多,但也毕竟是中国孩子走向世界的必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