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技巧推荐:参加高招咨询会所遇见的共性问题剖析与建议

   日期:2025-04-03     来源:www.fytlaw.com    浏览:538    
文章简介:4月19日,我跟随我所在学校的招生办到北京建筑大学参加了这场北京今年最大规模的高招咨询会,作为一名招生宣传咨询老师,从八点到十二点几乎一刻不停,回答了无数父母的提问,颇有感受。 大部分父母的咨询是漫无目的的,事前没筹备的,问的问题是最基本的...
心得分享:参加高招咨询会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分析与建议

4月19日,我跟随我所在学校的招生办到北京建筑大学参加了这场北京今年最大规模的高招咨询会,作为一名招生宣传咨询老师,从八点到十二点几乎一刻不停,回答了无数父母的提问,颇有感受。

大部分父母的咨询是漫无目的的,事前没筹备的,问的问题是最基本的应该是中学父母会说过的问题,或是韩旭老师的文章中提到不该问由于问了也无解的问题,还有就是北京高招的政策规则等等。当然大家是必然会耐心认真回答的,但如此总体成效不佳。

又一次想起北大孙东东老师的形容,高校的宣传父母不懂,父母的问题问不到点子上,两岔着,非常无奈。其实大家非常理解父母,让父母对高校和高等教育理解那样了解也不现实,大伙就一个朴素的愿望:我孩子这分如何报志愿能上一个很大学还不吃亏。

可父母既然替孩子来咨询了,还是应当尽可能事先做功课,弄懂基本规则,在咨询会上包含校园开放日里真的有收成。下面就父母提出的带有常见性的问题做一剖析解答。

1. 对平行志愿理解不了解 仍有不少父母问我把某校放一B,他放一A,到底先录哪个,还有问我把某校放一B,学校是否会嫌我不放一A不要我,真期望中学能再耐心地把平行志愿给父母讲了解。请父母记住:第一,平行志愿分数优先,哪个分数高先解决哪个的问题。第二,一A一B是一个志愿,两种选择,只能向其中之一投档;

二A二B二C是一个志愿,三种选择,只能向其中之一投档。第三,档案投到高校,学校根本不同不出考生是一A报的还是一B报的,由于都是第一志愿。

2. 对投档比例过于担忧 很多家长问你们学校...

2. 对投档比率过于担心 不少父母问你们学校的投档比率到底是多少,有专家也将它列为咨询的要紧内容,其实不必。教育部统一规定低于120%,给出的是一个最大的上限,而各校的招生计划数是确定的,不可能有大的扩招,那到底提档是100%、101%、102%、还是105%呢?其实这是由预投档的状况决定的。

平行志愿在外省已推行数年,各省都有一个预投档的环节,譬如预投102%的档案让高校先摸摸底,学校看不到人名但能看到是不是服从专业调剂。

假如有几个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再看其是排在前面还是后面,排在前面的一般总能满足六个专业中的一个,所以问题不大,而排在后面的,被退档的危险就较大,学校就需多要几个投档数以确保完成招生计划。假如要多了,一般会追加机动指标,假如要少了,没完成计划,差几个就要等二志愿再录了。

所以平行志愿下高校的提档线再高,只须一志愿没招满,也不可以追加投档,也只能等二志愿,虽然这样的情况极少发生。可见,考生服从专业调剂既保护学生的利益又保护学校的利益。假如预投档的状况是所有学生都服从专业调剂,那学校一般就要100%投档,如无考生身体问题,就全部录取。

尽管北京是第一年实行平行志愿,录取规则里没具体提到预投档,但各高校这类年在外省招生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投档比率多少会把握得好的,只须服从专业调剂又无身体问题,都不会有退档风险的。

3. 考生基本志向模糊不清 不少父母在咨询时会问你们学校最好的专业是什么,并需要大家为他从好到差选6个专业,问到孩子喜欢什么类的专业或想有哪些进步志向,父母全然不知,这是非常糟糕的。

报志愿不是按分对号入座,这是孩子对人生的...

报志愿不是按分对号入座,这是孩子对生活的首次选择,对事业的首次规划,父母可以替他调查咨询,更要紧的是帮助和引导孩子积极地考虑和选择。有些孩子偷懒,让父母替他挑大学选专业,上了大学不认可又反过来埋怨父母,给自己在大学不认真学习找借口。

4. 盲目追求211985 咨询会上听到部分父母说某某学校不是211不好,这种简单思维真的不对。
211985高校是国家或省重点建设的学校,有不少都是名校,但非211的学校也有不少好学校,既有实力又具特点并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如北京的首医、首经贸首师大等,还有北京语言大学。

19日举办招生咨询会的东道主北京建筑大学在行业内也是非常有名的,校园建设很好。总之,不要盲目追求211、985,对高校多一些深入的认知,结合考生可能达到的分数选很大学。

5.学校以后分配工作怎么样?这是不少父母在咨询会上提出的问题。父母当年大学毕业多是国家统一分配工作,自己不能选择,目前已完全不是靠分配,而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所以,考上大学不是进了保险箱,无人为就业打保票,孩子需要自己努力。

教育部近期颁布了高校就业状况的统计报告,还有不少的有关信息,父母都可以参考。就读不一样的学校,学习不一样的专业,读到本科还是硕士博士,国家经济情况和社会的需要怎么样,都会对就业有影响。我觉得目前不必过多考虑就业问题,还是应该鼓励孩子追求理想,选好方向,踏踏实实好好学习,前途肯定光明。

建议 北京的考试前报志愿模式尽管有非常大困难程度和肯定的不确定性,但它最大有哪些好处是逼迫父母考生提前几个月涉及志愿问题,调查,研究,考虑,选择,规划,使得最后落实到志愿表上的挑大学选专业更合理,更能反映考生的意愿,更有益于考生的前途与进步。这比外省出分后三五天就解决志愿要好得多。

因此建议家长继续承担起帮助考生报志愿的重...

因此建议父母继续承担起帮助考生报志愿的重任,还是先充实基本定义,多看看专家的博客,可以参考本人北京高考考试报志愿讲坛的PPT,理清思路就好选择了。还有二十多天,来得及的。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