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母亲,我为何要做家务?”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日期:2025-04-14     来源:www.myranke.com    浏览:768    
文章简介:01不久前,看了一则有趣的视频,视频记录了一个2岁小姑娘做意大利煎蛋的过程。不会敲蛋壳,拧不开水龙头,倒牛奶洒在手上…… 虽然每一步都非常艰辛,但小姑娘一直在努力,最后做好的食物摆在面前,她迫不及待尝了一口,脸上满是幸福。

01

不久前,看了一则有趣的视频,视频记录了一个2岁小姑娘做意大利煎蛋的过程。不会敲蛋壳,拧不开水龙头,倒牛奶洒在手上……

虽然每一步都非常艰辛,但小姑娘一直在努力,最后做好的食物摆在面前,她迫不及待尝了一口,脸上满是幸福。

“母亲,我为何要做家务?”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网友纷纷羡慕“其他人家的孩子”,但我更想为那个放下让她做饭的母亲点赞!

她没由于孩子年龄小就不让她做饭,也没在孩子惊慌失措的时候接手,孩子可以做的交给孩子,有危险的切菜放烤箱则由她代劳。

既重视孩子的体验,又确保了安全,这带给孩子的不止是一次美味,更是自信和收获感。

养出如此的孩子着实叫人羡慕,可是据我所知,身边不少孩子不要说做饭,连扫地都扫不知道。 父母一直拦着孩子做家务,感觉这不是他们应该干的。却不了解,这反而剥夺了孩子自由进步的机会。 有一项发现,成年后有收获且过得比较幸福的人,有个要紧的相似处:他们从小就会做那些看上去琐碎的家务。 家务劳动看上去都是小事,但它涉及到独立自主,规划能力,责任意识……
这类珍贵品质却可以让孩子收成巨大。可以说,做的是家务活,收成却满满的,能帮孩子更好地面对以后的生活。

02

有时,你会感觉孩子做家务就仿佛是帮倒忙。
尤其是男生们,做着做着就淘气捣乱了。
那样还需不需要坚持呢?
当然要,由于能自由“捣乱”的孩子总是会更独立。

 

蔡少芬常常在微博上晒女儿做饭的照片,6岁的孩子没比料理台高多少,但从切菜倒油到翻炒出锅一系列动作流畅无比。

“母亲,我为何要做家务?”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不少网友担忧孩子年龄小被油烫到。
蔡少芬给了非常不错的回复:“做饭是最简单的家务,担忧孩子受伤是正常的。但其实,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和修行。”这个回答真的是我听到的最好的回答。
做饭,最有人间烟火味的事,可以这样丰富多变。
为何大家由于担心而拒绝孩子去接触呢?
没什么母亲不担忧我们的孩子,但也不必草木皆兵,孩子不是做不好,总是是父母连机会都不给,一句“让我来”,彻底切断了他们尝试努力的可能。 记得有一回,我在朋友家吃完饭,朋友儿子可乐第一个站起来整理碗筷。当时我着实吃了一惊,以前这小家伙可是吃完饭就去玩了。后来聊天才了解,那段时间可乐刚上小学,有一回放学,左等右等看不见孩子。 朋友急了去教室找,才发现儿子正吭哧吭哧的在扫地,孩子满头大汗,地面却还是乱糟糟。 她暗暗心惊,回家之后就开始带儿子做家务,从扫地开始,慢慢到刷碗摘菜。 特别在一次刷碗后,小家伙抱着母亲,认真的对她说:“母亲,你太辛苦了,将来我要给你买刷碗机”,她听了又是欣慰又是好笑。 其实在孩子小时候,她也想过训练孩子,但爷爷奶奶心疼孙子,死命拦着。 她心一软,想着孩子确实还小,可以再等等。就这么一拖再拖,拖到扫地留堂。 这类能力的确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训练学习,但做家务是最容易见到的、每一个家庭都可以用到的方法。 

做家务不只能让孩子掌握独立,更能让他们感受生活的魔力,在炊烟袅袅,家务琐事中,藏着的是无穷的智慧和财富。

03

会做家务的孩子能力更出众。

“非常难想象那些只能读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了解如何做实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在演讲中说。

大家担忧孩子受伤,担忧影响学习,家的各种事务,全不让孩子插手。 但越是被娇惯养大的孩子,越把爸爸妈妈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失了那份敬畏之心,非常难掌握爱与责任。 孩子总有一天要迈入社会,做家务培养的好习惯和能力,都会成为他的隐藏优势,在重点的时候发光发亮。 家务是孩子的另一片战场,能否有所收成,全看爸爸妈妈的思量。 有一个同事家的女儿我特别喜欢,每次周末加班,她跟着过来,一直安安静静的自己写作业。 有一回,她不小心把水碰洒了,可等大家发现的时候,她早就和清洗阿姨借了拖把,动作娴熟的整理干净了。 从非常小开始,同事就有意培养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每一个阶段一个小目的。 2岁的时候帮忙递东西,3岁教她整理玩具,4、5岁筹备餐具洗袜子,6岁扫地,整理房间,7岁开始学做菜。 

就是这一点一点的小事,让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增强,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也会快速进步。

04

和爸爸妈妈一块做家务的孩子更快乐家务不是任务,大家要做的,是让孩子从中收成和成长,可以如何引导呢? 可以试着把家务活变成亲子游戏 不可以外出那段时间,小侄女在家简直逼疯了嫂子,满地的玩具,一会要抱一会要陪玩。 后来嫂子找到方法:做饭的时候,让小侄女当厨师洗菜;擦地的时候,母女两个一块当清洗员;整理绘本的时候,小侄女化身图书管理员…… 既解决了孩子的痴缠,又让她参与到家务中。疫情过后,小侄女还常常主动帮母亲干活,把嫂子感动的不可以。 整理、总结、分类、选择……孩子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学习种种生活技能,还能增加亲子的互动和伴随,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鼓励孩子,让他们维持积极性 孩子做家务初期,难免惊慌失措,甚至越帮越忙,这时必须要维持耐心,逐步引导。 有一回进门就听见孩子哭,我一问,才了解她想自己叠一下我们的小裙子,但试了好多次还是歪歪扭扭的。 我给她展示了一遍,告诉她手应该放在哪儿,两只手又该如何配合。然后面对面带她做了一次,等到第三次的时候,她就叠的有模有样的了。 她兴致勃勃的把裙子叠了又叠,后来又慢慢掌握了叠裤子,衬衣,T恤。爸爸妈妈接手去代替,看上去容易轻松,却会伤害孩子的积极和热情。
其实告诉孩子如何做,比替他做更有意义。 家人齐动手,一同参与 家务不仅是母亲或是父亲,它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 朋友圈里有个母亲常常推荐家的平时。有时父亲擦窗,孩子在旁边帮忙洗抹布,母亲做蛋糕,孩子搅拌蛋液,父亲带孩子一块擦地,母亲和孩子一块刷碗…… 大家笑她“调教”的好,她暗暗炫耀:“孩子他爸没事会帮忙干点活,孩子是大人干点什么都想掺和,大家也不拦着。” 明明是普通的家务活,但在互相协作中却可以叫人感觉到家的温情。 爸爸妈妈的态度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和爸爸妈妈一块劳动,会让孩子感觉到一块奋斗的快乐。 大家一直期望孩子顺遂快乐,想托他们走的更远,总是在不经意间,限制了他们成长的多样性。在家务活中长大的孩子,更能领会平淡日常的幸福感和收获感。放下让孩子做家务吧,多给他一点信赖,让他充实我们的羽翼,飞的更高更远。最好的教育,就是从日常来,再到日常去。 

 

作者:叶久久,心里有光,为之成长。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