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考试是不是应取消?大学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怎么样培育革新型人才?学术独立精神何在……来自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的教育界人士3日在博鳌头脑激荡,就教育的真谛与症结展开探讨。
高考考试应存在,重点是加快规范改革
“中国高考考试还要的,虽然讲这句话可能不受青睐”,原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坦言,中国有3.6亿名学生,学生总数比美、俄人口都多。考试对选拔人才是一个相对公平的衡量尺度。
章新胜介绍,不只在中国,高考考试在东南亚区域与美俄英等西方国家都是热点话题。俄罗斯曾多次调查中国高考考试,最后决定全国统一考试。
熟知美国教育的美中合作进步委员会实行主席李建生表示,现在,美国高校招生亦愈来愈重视考试成绩。
悉尼大学Michael Spence校长称,该校也有一套与高考考试规范一样的规范,尽力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考试的环境,特别能将处于社会边缘的、家庭条件不优的学生接收进去。
章新胜觉得,中国高考考试重点是如何考?用什么评价体系来评价?因此需要加快高考考试规范改革。
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合格公民
在章新胜看来,教育的真谛第一是培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有志向,想回报社会的人,但目前“我感觉这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他透露,美国一位资深大学校长曾担心教育在伦理和道德方面的缺失。世界金融危机的背后,隐显了道德不彰的恶果。
加拿大圣玛丽大学有250年历史,Colin Dodds校长说,该校将培育世界公民作为我们的教育使命,重视道德教育,鼓励学生打义工,在实践中学习实用常识。
悉尼大学拥有5万名学生,其中4万名是本国学生,1万名学生来自世界149个国家,Michael Spence校长表示,该校努力让学生知道这个社会需要他们达到的道德标准和伦理标准,同时培训学生,让他们在学术、智商上拥有成为合格公民的能力。
澳大利亚精英教育学院院长祝申敏则强调,大学应为提升学生的全方位素质提供基础教育。
鼓励批判性思维,培养革新型人才
分平台的主持人向中外教育专家频频设问,譬如中国教育能否破解“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乔布斯之问”之“三问”?
悉尼大学校长Michael Spence称,大学教育应重视培养一个国家公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有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革新。但他觉得,中国将来的自主革新能力会非常强。
李建生表示,美国大学招生时非常重视考核学生的领导能力和交流能力等。
章新胜觉得,中国培养革新型人才需要两个要紧规范的保障,一是高校的学分制。目前中国高校包含知名高校选修课大多只占40%,而加拿大、美国等名校占70%以上。选修制是因地制宜;二是若考试规范不改革,革新人才的培养会遭到阻隔。他觉得培养革新和创业人才应总结为六点:爱心、自信心;独立考虑能力;合作共事和交流能力;终身学习力;掌握学习的能力;掌握探索,不畏艰苦可以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