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第一学
期
初中一年级语文十月学习素养调查卷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10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所有答案用黑色水笔写在答卷纸上
1、积累与运用(15分)
(一)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来日绮窗前,__________?
3.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5.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2.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__。
4.时人不识凌云木,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ZXXK]
(二)入门知识(共6分)
6. 下列各组词汇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 萦绕 嫌弃 校正 不屑一顾
B. 悲怆 附和 歉疚 彬彬有礼
C. 反差 刹那 屏气 提心掉胆
D. 笨拙 咒语 相仿 滔滔不绝
7. 依据讲解,写出相应的成语:(2分)
(1)像数家的珍宝,说明对叙述的内容很熟知。 __________
(2)座位没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不少。 __________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周处》选自南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
B.“净”是中国戏剧的角色种类之一,指的是在戏剧中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
C.批注是常见的念书办法,分为“注解”“翻译”和“批语”。
D.《伤仲永》的作者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三)古诗鉴赏(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大诗人__________(1分)
10.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步伐(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11.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叙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区域,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与朋友一来一往之间显示出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B.颔联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与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2、文言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8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爸爸妈妈,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可以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2. 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1分)
13. 讲解下列带点字(2分)
A.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B.或以钱币乞之 ( )
14. 用现代汉语讲解句子。(2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
15. 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根本缘由是: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1分)
故事给大家的启示是:__________(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7分)
砚眼
明有陆公庐峰,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qú yù)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甚惋惜。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注解:鸲鹆(qúyù)眼:指端石上的圆形斑点。其大如五铢钱,小如芥子,形如八哥之眼,外有晕。以活而清朗,有黑精者为贵。
16. 讲解下列加点的词:(2分)
(1)使门人往 使:__________ (2)公讶其不类。类 :__________
17. 用现代汉语讲解下列句子。(2分)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__________
18.“公甚惋惜” 陆庐峰为何为被打磨光滑的砚而惋惜?(3分)__________
__________
3、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19——23题:(13分)
顶碗少年(节选)
①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非常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块,为每个节目喝彩鼓掌。
② 一位英俊的少年登场了。在轻松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让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
摇摇晃晃,却一直掉
不下来。最后
,是一组困难程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其他人晃动着的身体上,非常难再维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忽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料之外的失误,让所有些观众都惊呆了。
③台上并没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女孩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刚的动作,依旧是那样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块,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__________少年急忙晃动脑袋维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④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的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女孩,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旧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_____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⑤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双眼……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19. 给第④划线空白处选出适合的词汇( ) (2分)
A. 抚摸 B.摩挲 C.抚摸 D.抚触
20.从文本中找出或者概括顶碗少年两次失手后的神情及动作。 (3分)
次数 | 神情 | 动作 |
首次 | 歉疚地微笑 | (2) |
第二次 | (1) | (3) |
21.请选定一个角度,剖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好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来源:学_科_网]
22.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篇叙述散文描述了一位顶碗少年在演出中的两次失败,但最后获得了成功。
B.观众和白发老人给了少年很大的拼搏勇气,是最后成功的重点。
C.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手法。
D.这个故事告诉大家:生活只有在艰难曲折中用于拼搏才会成功。
23. 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后,一位老人走到台上向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结合上下文,请把老人的话补充出来,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24——27题:(15分)[来源:学§科§网]
那一扇门
周海亮
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很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我们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了任何的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觉得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看着窗外,__________(a)。
③整整一个夏季,天天上午,少年都把自己关在家里,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他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吸两口清爽空气,看两眼空中的飞鸟--他还是少年。大家一见着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携带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他自卑,好像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脚尖轻踢着一粒石子。没阳光,少年却感觉到背部灼热。突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青年!”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双眼和耳朵。“你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青年!”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
了我们的脚步。老人叼一根没点燃的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打火机呢?”“也没。”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
“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了解的。”
⑤他当然了解。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眼泪。__________(b)。
⑥那扇看着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上锁,他伸手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反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假如你有空闲,假如你想,大家下一盘象棋,怎么样?”少年当然想。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__________(c)
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非常不错,闲时,他们仍然会凑到一块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⑨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可能真如你说,那天的所有都是我有意的;可能那几年里,我外出真的从不锁门;可能,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发生,所有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觉得,这所有都不重要,要紧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其他人……
24.文中划波浪线的a、b、c三句写阳光变化,其实是在暗示少年心理变化,请你简要概述少年当时的心理状况。(3分)[来源:学科网ZXXK]
阳光 | a句 | b句 | c句 |
心理 |
|
|
|
25.“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携带传染病的狗”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在文中有哪些用途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从虚和实两方面说说题目中的“那一扇门”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有人觉得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觉得是“老人”,你的怎么看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作(40分+2分写字分)
28.请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需要:(1)记叙文,写出成长中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可以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3)字迹了解端正。
答案
1、积累与运用
(一)默写 略
(二)入门知识
6. BA错在不屑一顾,C错在刹那,D错在笨拙
7.(1)如数家珍(2)座无虚席
8. D(2分)A错在南朝宋 B净改成丑 C翻译改成提要
(三)古诗鉴赏
9.略
10.略
11.D
2、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
12. 《临川先生文集》
13. A拉扯 强要 B有(的)人
14 同乡人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奇,日渐地把他的爸爸作为宾客来款待(日渐地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爸爸)。
15.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启示是:需要看重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二)阅读下文
16. (1)派、让、叫、令 (2)相同、相似
17. (我)过去在集市遇见一方上好的砚台,与讨价还价,价格一直没定下来。
18. 这方砚台的可贵之处是它有个“鸲鹆眼”,陆庐峰的仆人却不懂这一点,他把砚眼当成多余的凸起,自作倡导烧钱磨掉,结果画蛇添足,事与愿违,报废了一件砚中珍品。(意对即可)
3、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18--22题:
19C
20(1)呆呆地(2)鞠躬(3)站着 不知所措
21用词:紧抓副词 “忽然”,“故意”等,动词紧扣“捣蛋”,“跳起摇摆舞”等。体现动作困难程度之大,少年内心之紧张等。
修辞: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个动作的困难程度之高,碗摇晃地厉害,少年内心的紧张。
22 B
23要素:(1)提醒动作和要点 (2)鼓励之类的话
(二)阅读下文,回答18——21题:
24.a、孤独苦闷;b、萌生期望(看到期望);c、重拾信心(重启心门)
25.写出了大家对少年的防备和厌恶;用邻居对少年的态度反衬老人对少年的信赖和帮助。
26.实指的门:少年把自己关在家的门(或老人有意为少年未锁的那扇门。)
虚指的门:少年由于自卑,将自己封闭起来的心门
27.(1)主人公是"少年"。小说以"少年"的心理经历为线索,叙写了他痛改前非,最后走上正途的故事,表达了只须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勇敢地推开"那扇门",就能走向光明的主题,所以主人公是"少年"。
(2)主人公是"老人"。由于在其他人离得远远的、防范少年时,老人却主动接近他并给他信赖;老人用智慧保护了少年的尊严,巧妙地重塑少年的自信。老人对少年的教育体现了他的智慧,所以"老人"是主人公。
(3)"少年"和"老人"都是主人公。没少年的改过自新,没老人的巧妙引导,就没这个故事,"那扇门"是老人和少年合力打开的。所以,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他两个.
27.作文基准分:30分,写字分2分(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