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孩子“人来疯”父母如何管?

   日期:2024-11-05     来源:www.modelsmedium.com    浏览:379    
文章简介: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3到4岁是生活的第一“反抗期”。是婴幼儿性格形成期,也就是常言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3到4岁是生活的第一“反抗期”。是婴幼儿性格形成期,也就是常言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时候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常常和大人“闹独立”,一直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仿佛故意与大人“闹独立”,一直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仿佛故意与爸爸妈妈和老师作对,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总是到4—5岁时这种情形依旧延续,孩子常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质。当大人提出某种需要时,他们总是会说“我不”或“不要你管”,假如大人加以干预,孩子就容易变得很暴躁。

  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倾向常常被大大家觉得是叛逆,事实上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独立性个性品质进步的要紧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此时,假如对孩子横加干预或者责骂惩罚,孩子或许会暂时变得听话但同时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则受伤,独立性的进步便会停滞不前。

  案例实录1:

  今天是父母开放日活动,到8:30左右,父母都差不多来齐了,教室里顿时拥挤了很多,小朋友在大家的提示下开始喝水和上卫生间等,筹备开始活动了。这个时候,丁丁忽然在活动室里开心地跑来跑去,嘴巴里一会会嚷嚷“我是奥特曼! ”一会说:“天下神功,哈!哈! ”还时不时的在地上打个滚儿,引得有些父母们哈哈大笑。我用语言提示他去做该做的事情,可他好像视而不见,只管自己一个人“练功”,直到全部婴幼儿和父母都坐下,他才在我的帮忙下帮了小椅子坐下来筹备开始活动。在活动中,他表现很“活跃”,无论老师请到哪个来回答问题,他都毫无顾忌地冲上来再冲下去,父母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只可以用手按住他的肩膀,不让他窜上窜下,但他的腿和手臂仍然不停地“舞动”,嘴巴也时不时地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直到活动结束都维持这样的状况。

  案例实录2:

  已经是下午4:20分了,临近放学时间,于是,我让孩子们分批去拿小书包,不一会儿,小玲跑来告诉我:“*老师,丁丁把垃圾放在我的头上,来弄我。 ”丁丁听到了笑嘻嘻的跑过来:“这不是垃圾,是我刚刚捡到的橡皮泥,我没弄你,我就是把它放在你的头上就又拿下来了。”我听后,对丁丁说:“请你跟小玲道歉。”边说,我边安排其他的小朋友入座,筹备开门放学。他一看到我门打开,更加开心,先在教室以飞快的速度来回跑了一圈,然后看到小玲的父亲来接,还跑去跟小玲的父亲说:“我没犯了错误,我不道歉。 ”一边说,一边不停地跳,“我只不过把橡皮泥放了上去,就放了一下,就拿下来了。我又没犯了错误,我就是不道歉。”于是,我把丁丁留了下来。待所有些父母和小朋友都离开了,他终于停止了“开心”,我拿了张小椅子,请他坐下……

  案例实录3:

  今天上午做早操,小朋友们都整齐地排好队筹备拿器械,只见丁丁双手从框里拿好器械又换,拿好了又换,拿完将来还双手合起来顶在头顶,当他发现老师看着他的时候,仍旧没停止的趋势,而且愈演愈烈,直至老师走到他旁边的时候,他才将两只手放在身体两侧筹备开始做操。器械操结束,他重复拿器械的动作,双脚不停地跳跃,转圈……

  行为剖析

  丁丁的行为有点像老大家说的发 “人来疯”,丁丁家是个大伙庭,在家姥姥亲一口,父亲抡一圈,孩子说错了话,大伙哄笑一阵,还逗着让再说一句。孩子觉着热闹、新奇、刺激。但大人毕竟是大人,说完笑完就去做我们的事了,孩子却不可以。他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易开心,持续时间长,不可以像大人那样说闹就闹、说停就停,语言表达又有局限,总是会用动作进行宣泄和引起大伙的注意。再加上“自我中心”是独生子女特有些常见心理特点,人越多的时候总是也是孩子感觉被冷落的时候。平常在家的时候,家的好几个人都在围着他转。同样,在婴幼儿园里,他的表现也非常明显,一个人的时候,他可以安静下来耐心听老师讲话,可是人一多,诸如放学阶段、父母开放日的时候,他就完全失去了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表现得比平时愈加开心,期望无时无刻都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其实,儿童在两岁左右已开始将自己和周围客体区别出来。这将来,独立的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开始有强烈表现我们的欲望,挖空心思让其他人注意自己。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儿童自我中心”的表现。在平常,这种需要总能得到满足,特别是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愈加多,父母对孩子爱怜倍加,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好多父母围着一个“小皇帝”转,对孩子的各种需要一直设法满足,对孩子表现我们的行为尤为放纵,一味鼓励而不加以引导,这就为“人来疯”埋下了“隐患”。这种情形,带有一定量的常见性,它的形成更不是偶然的,和孩子的心理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应方案

  如何克服孩子的“人来疯”举动,由于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要预防和消除之,需要在平常的家教上下功夫,采取宽严适度的教育方法。

  1.平常对孩子的行为,尤其是一些不好的的行为,不可以过分骄宠,放任,需要教育、管制的言行就要准时教育、制止,不可助长孩子“以我为中心”、“我说了算”的心理,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制力也会增强。

  2.应该注意孩子好行为规范的练习,光告诉不该干什么还不可以,还要告诉孩子应该干什么。比如,在家,客人到来之前,告诉孩子应有些礼貌举止,每次客人走后,对孩子的表现要给予反馈,孩子表现好,要准时地一定和鼓励;孩子表现不好,则给予批评。并第三强调正确的行为方法,可以给孩子以适合的惩罚,如限制他们的游戏时间等,但不要打骂孩子。

  3.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在人多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有适合的表现机会。如让孩子表演儿歌、背诵一首诗等等。在婴幼儿园里,假如有公开的活动,可以让孩子去和客人老师交流互动,但在这之前,必须要预先打好“预防针”,给予他适合的自主权,但必须要有规则和“约定”,在此基础上,控制我们的行为。

  4.活动之前必须要督促,时时督促,时时提醒。1日活动中,每个环节的转换都需要他可以明确下一环节中我们的行为,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牢记我们的“规则”。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