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考级啊考级

   日期:2024-11-10     来源:www.hls800.com    浏览:422    
文章简介: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人数愈加多,大家不能不在某些考试知识点限制报名人数。社会上组织考级的单位也与日俱增,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现象,说明大家的许很多多父母已把对孩子的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提到日程上了。

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人数愈加多,大家不能不在某些考试知识点限制报名人数。社会上组织考级的单位也与日俱增,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现象,说明大家的许很多多父母已把对孩子的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提到日程上了。目前的问题是,音乐教育(放宽说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程度是不是大伙都能共识了呢?看来还有待各方面的努力。
“上什么语文课呀?只须能认几个字,会写我们的名字就好了。学什么数学呀?能赚点钱,做小生意会算帐就好了。”目前假如听到这种论调肯定感觉非常可笑,但在国内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扫除文盲的初期,持这种怎么看的人可是非常不少。
“大家让孩子学钢琴,只须能弹几个小曲就好了。让他们学小提琴,能拉出几首歌就认可了。”现在有不少父母,甚至一些教乐器的老师,也多少持有不同程度的此种怎么看,这是司空见惯的,由于大家目前还处在扫除音(乐)盲的初期,很多人还没认识到让孩子们学习乐器的策略意义。
前面那种不学文化的论调,在大、中、小城市中大概已无人同意了。目前,绝大部分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文化课学习都是非常看重的。他们的目的,大多是定位在让他们的孩子能上初中、高中,考大学,甚至以后当研究生、博士生等,所以他们非常了解地了解,要达到这一远大的目的,需要从小打好基础,学好文化课。而学校方面呢?也是以此为目的,不断地改进教学办法,以保证升学率的增长(大家不在此讨论追求升学率的利弊问题)。所以,一年级的数学,光是从1到20的加减法,就要学习一个学期,为的是打好基础。倒是没听说:“大家的孩子以后又不当数学家,学这20个数字干吗要花费那样多的时间?他们在婴幼儿园时就会算了。”再说语文课,小学老师的需要也是很严格的,生字、字词等都要反复写、反复练,做各种各样的篇子。不少父母还专门去书店,买来各种同步辅导教程让孩子做,也没听见父母报怨说:“大家的孩子以后又不当作家,做什么又背单词又造句的,错几个字有哪些大不了的?”。
而那种觉得学习乐器,只须能会演奏几个小曲已经足够的怎么看,却大有人在。持这种怎么看的人,并没认识到让孩子学习乐器的真的目的应该是:开发智商、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质。他们抱有一些其它的想法,如:拿了考级证书,可以当专长生,然后进重点中学或大学等等。因此,他们不考虑学习乐器(也是所有学习)需要按部就班的规律,盲目地拔程度、跳级。他们意识不到打基础的重要程度,而仅仅让孩子训练考级的某几首乐曲。这类父母可能目前还不了解,如此做会对他们的孩子带来相当大的损失。就像从小不管孩子的文化课学习,等长大了再补就困难得多了。学习乐器还有它的特殊性,就是童子功的问题,伴随年龄的长大,手指会慢慢变“硬”,就像练体操,教练们不会去选十1、二岁的苗子来培养,由于这个年龄的孩子,胳膊、腿已经(相对来讲)长得太硬了,不可能再练习了。学乐器,尤其是弦乐器或钢琴,也有这个问题,假如小时候不抓紧,就会把孩子耽误了,以后再补是补不回来的。
请设想一下:假如一个孩子仅上了一年学,然后,把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和语文考试试题背熟,直接参加考试。考个60分之后,赶快接着背小学五年级的考考试试题,考完后再啃中学初中三年级的考试试题…….如此做的目的,是计划进入北京大学的天才少年班吗?假如真有这么一位父母,让我们的孩子像这么去做的话,大伙必然会觉得这个父母的思维有问题。而目前可悲是,这种现象确确实实在广大的业余学习乐器的父母和学生中出现。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为了使海量学习乐器的青少年,真的地达到开发智商、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质的目的,极尽全力规范业余教育,使他们尽可能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大家所拟定的,各种乐器的九级(后又增设演奏文凭级)考级课程,就是要与九年义务教育制相接轨,目的是培养一批有较高音乐素质的国家建设人材。这九级的考级课程(有些专业还只是考试试题)是要让学生至少学习十年以上,才能学好的课程。一般说来,小学毕业时,考过四级或五级做合适(管乐器因学习起步晚,级别还可低一些)。初中毕业考过6、七级,高中毕业考过九级,上大学时,再考演奏文凭级,如此的进度就最适合。而目前呢?多少学生为了考级,课程中所规定的必练曲目不练全,仅练考级的某几首乐曲,而且考个勉强通过(最多是60分)后,立即又筹备考下一级的曲目,有些甚至还要跳级,往更高的级别考。这种做法难道不是和前面所讲的小学跳级是否一样?遗憾的是多少人还没认识到这一风险性,而更为遗憾的是,某些教育部门或学校,还专门定出了专长生的级别,需要是某某级以上,这就迫使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当上专长生,不能不硬把学生的程度使劲往上拔。一些父母,由于猜不准哪一个考级单位的证书可以用得上,为了有备无患,各单位组织的考级,都让他们的孩子去考。如此,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又达不到预期的成效,害得学生们苦不堪言!专长生的设立本是一件好事,应大力倡导。但怎么样拟定专长生的规范,怎么样招收专长生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