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妈妈最棒的,是能在不同时期有着“恰如其分”的表现。
该放下的时候,必须要克制住我们的母爱,让孩子自由独立成长。
不少母亲说,“自从做了母亲,就忘记了自己是哪个。”
的确,有了孩子,最受影响、变化最大的人就是母亲。
不止是角色身份的变化,还有看不见的内心变化。
生活也翻天覆地的变了样。
娇弱的女生,慢慢变成了女强人。
那个手机不离手的女孩,已经孩子不离手了。
那些精神抖擞熬夜的日子,变成了只须有空闲就补觉。
……
而且母亲是没假期的,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
全年无休,24小时待命。
大家常常期待,孩子会长成什么样子。
却也会忧心,自己变成哪种妈妈,是否会由于我们的无知和犯了错误而伤害孩子?
其实,“恰如其分”的母爱,就是你幸福的样子。
由于在爱孩子之前,必须要先好好爱自己。
如此,孩子才能坦然、快乐地同意你的爱。
你快乐,孩子才快乐。
你高兴,这个家,才高兴。
要有一个开心的家,需要先有一个开心的母亲。
母亲的表情,是孩子心情的晴雨表。
而且情绪是会传染的。
面对满面愁容的妈妈,孩子的内心是不会平静安详的。
他们会想着,是什么让母亲不开心了,是否我们的原故,母亲是否会对自己发脾气?
你会发现,自己越在乎的人,越能影响我们的情绪。
所以,母亲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不言而喻。
科学家斯蒂芬格伦回忆我们的妈妈时,提及了一件事。
有一天,他试图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牛奶,取出后刚走出几步,就失手将牛奶瓶脱落在地上,顿时厨房里一片狼藉。
他的妈妈闻声而至,然而她没发火,没说教,更没处罚他。
她说:
“哦,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牛奶洒在地上,真有意思啊!好了,反正已经洒在地上了,在大家整理干净之前,你想玩一会儿吗?我想,玩牛奶可能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他真的就玩起了牛奶。
几分钟过后,他的妈妈说:
“牛奶是你洒在地上的,也应该由你来整理干净。目前,我这儿有海绵、抹布和拖把,你想用什么?”
他选择了海绵。
然后和母亲一块将地上整理得干干净净。
这个历程给了他很深刻的记忆。
后来他回忆说,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了解了无须害怕犯了错误误,错误总是是学习新常识的开始。
看到这个故事,真的为这个妈妈点赞。
一个恰如其分的母亲,会宽容而耐心地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
而不会只不过打击孩子,责骂孩子笨手笨脚。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常常遇见如此的时刻。
遇见他有错,就急不可耐地想去纠正他。
或者对他指指点点,责备他的不是。
我了解我爱孩子,可我还是会伤害他。
蒙台梭利说:
成人虽然很热爱儿童,但在他的内心仍然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防御本能。
总担忧我们的安宁生活和财产被弄脏或打碎、被下一代破坏,所以会不自觉地阻拦儿童的活动,责罚孩子的纠缠或者过错,这种防御本能是一种缺少理性和贪婪感的结合。
所以,大家常常责备孩子,并不是孩子的错误。
而只是孩子激怒了大家而已。
做了母亲,不要将自己跟孩子绑在一块。
过度的爱,只能让彼此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恰如其分的母亲会了解放下,得体的退出。
在面临孩子分睡和入学如此的时刻。
不少妈妈就会心软,看到孩子哭闹,立马就心软了。
甚至比孩子还要先落泪,紧紧抱着孩子不松手。
结果把孩子弄得不知所措,以为分开就见不到了。
记得孩子跟大家分睡,起初最大的阻力就是来自他母亲。
她感觉孩子小,会踢被子。
又感觉陪孩子的时间本来不多,看着看着就长大了,能否多陪陪。
我苦口婆心地劝说,最后还当狠心人拆散他们。
由于孩子已经可以独立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掌握放开。
当然,在孩子还在婴儿期时,大家要给予孩子亲密的肌肤接触和抱抱。
在孩子(无论男生女生)1岁半之前,如何溺爱都是不过分的,特别对于男生。
由于他们跟成人对视的时间更短,爸爸妈妈要特别注意多抱男生,让他们的肌肤得到触摸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成长到大约2岁,就开始了独立的第一步。
从这个时候开始,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给他创造适合的独立空间。
譬如让他们单独玩一会,不要去打扰。
掌握让他们跟其他的亲属单独相处一段时间。
这类都需要爸爸妈妈的支持,尤其是母亲要放手心,而不要无时无刻都围着孩子。
而到了3-5岁,孩子会愈加多地显露我们的个性。
他们的情绪飞速进步,脾气也会愈加大。
母亲不要过多压制孩子,而要多理解他们的情绪,掌握接纳。
不然或许会妨碍他内在自我的进步,破坏他一生的性格特点。
当然,在母亲退出的时候,父亲有哪些用途非常大。
能起到一个过渡有哪些用途,让孩子有一个相对独立又安全的空间。
能隔远一点感受我们的妈妈,并且习惯这种离别的感觉。
当离别的时候,内心还是满满的安全感,就不会那样粘着母亲了。
好好爱自己,做一个精致的母亲。
不少母亲感觉自己都做了母亲,就能随意穿。
甚至穿着睡衣去接送孩子,也不梳洗就参加父母会。
当然如此的随性可以体现本真和自我。
可是在公共场所毕竟不同于在家。
孩子们都看着呢。
譬如我每次去婴幼儿园接孩子。
发现孩子们都会开心地叫唤,“某某的父亲来啦!”“某某的母亲来啦!”
然后孩子就会从教室里朝大家扑来。
我不必穿着时髦昂贵,但我还是期望自己能展示一个干净得体的形象。
所以在外出前,我会换下我们的居家服,然后洗把脸,整理一下再出发。
而且我感觉衣着得体,也是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由于我常常跟孩子说在公共场所,礼貌和干净得体的着装是对别人的尊重。
所以自己就要先做好。
“成人的风韵是由儿童期间的审美致使的,童年的审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审美倾向和生活品质。”
而母亲的精致得体,比父亲们更要紧。
由于敏锐而聪明的孩子们,也会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漂亮的母亲身上。
孩子们不会去挣所谓的“面子”,可他们了解好看或者不好看。
在孩子的心里,我们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就好比在母亲们心里,我们的孩子都是最可爱的。
所以即便家务缠身,被琐事牵绊的母亲们外出还是要好好梳妆打扮,不止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自己。
由于,孩子说你是最美丽的母亲,就好比老公说你非常瘦不需要减肥那样,有的话听着心里美美的,也别忘随时充电,做个元气满满的母亲。
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应该也是大家家庭教育的一个要紧方面吧。
穿着得体,是一种教养,叫人感觉舒服。
所以记得给自己买点好的,好好打扮打扮自己吧。
最后,将这首小诗送给每一位母亲:
母亲
我做孩子的时间不长
不经意就会长大
可我了解,在你眼里
我永远是你的孩子
母亲
你做母亲的时间非常长非常长
那是一辈子
一辈子都是我的母亲
在爱我的时候,请先爱自己
弗洛伊德说:“童年的经验影响人的一生。”
而每一个人的经验刚开始源于我们的妈妈。
婴儿时,母亲用乳汁哺育孩子。
而母亲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待人处事的方法,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个好孩子,会成为母亲的骄傲。
而拥有一位好母亲,又何尝不是孩子一生的骄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