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李晓玟在寝室熄灯之后,一直对着手机傻笑,轻轻说一声“晚安”才肯闭上双眼。但即便闭上眼,手游(以下简称“手机游戏”)中的虚拟男士角色还是令她魂牵梦绕,她在心里想着:假如能真有如此一个男友该多好。
李晓玟是四川一所高校2016级本科生,手机里令她“拿得起,放不下”的是一款虚拟恋爱经营手机游戏。
日前,这款手机游戏在大学生之中悄然时尚,加之王者荣耀、荒野行动等手机游戏在大学生中居高不下的热度,手游第三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1月2日,中国高校传媒网盟面向全国84所高校513名大学生发起调查,结果显示,42.69%的受访大学生偶尔会玩手游,喜欢玩手游的占34.89%,18.1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从没玩过”。除此之外,35.95%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日均游戏时间在1小时以下,47.14%的受访大学生选择1-3小时,选择5小时以上的占6.19%。
手游成为一种社交方法
李自勇在湖北一所高校读大三,天天玩手机游戏的时间超越3小时。他坦言,大多数玩手机游戏的时间都是和朋友们一块。
“目前朋友们出来吃饭,吃完了一直要一块打几局。”在李自勇看来,手游成了当下部分大学生的主要消遣方法和社交平台。“大伙都玩,不玩的人也会跟着一块玩了,不然没一同话题。”
在北京上学的李欣也表示,自己非常理解李自勇提到的“游戏社交”。据李欣介绍,她最常玩手机游戏的地址是寝室。寝室熄灯之后,假如第二天没早课,几人凑在一块玩几局,有时也会引来隔壁寝室同学加入。但她觉得,自己只是喜欢和室友一块玩的感觉,一个人的时候并不会常常玩,不会干扰学习和工作。
福建一所高校的2016级本科生陈艳从去年暑假开始接触手机游戏。“我放暑假回家,哥哥们常常在家组队打游戏,出于好奇心和无聊,开始融入到打手机游戏圈子里。”陈艳说。组队打游戏后,她和朋友见面的问候语就变成了“需不需要组队打游戏”,平常也爱吐槽彼此游戏中的种种败绩,增加了不少一同话题。
中国高校传媒网盟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何种原因选择手游”这一问题上,选择“游戏体验”的受访大学生占71.43%,选择“朋友都在玩”的占47.62%,选择“内容新颖”的占45.48%,选择“身边人推荐”的占41.67%。
“游戏体验不佳的时候我会提出我一个人的建议,譬如游戏中主角服饰设计不合时宜、负能量、画面卡顿等。”何佳欣觉得自己是手游资深玩家,但她尤为重视游戏体验。半个多月前,喜欢玩的一款游戏常常出现服务器问题,她毫不犹豫地舍弃了这款游戏。而另一款简单的单机游戏拥有流畅简洁的画面,三个月时间她便玩到了三百多关。
沈阳一所高校的任嘉心透露自己手机中有近十款游戏,每当刷新了新的纪录后,她都爱推荐到社交平台之中。她调侃道,组团玩对游戏水平需要比较高,而自己比较“坑”,所以她更喜欢单机游戏,通过好友排名推荐和大伙比较,也是非常不错的交流。
67.14%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玩手机游戏是为了打发零碎时间
在沈阳上大学的黄翌豪回忆,自己读初中时,手机功能还没目前如此“强大”,打游戏只能在电脑上进行,而目前手机上的各类游戏让他享受更多乐趣。“随时随地,想玩就玩,感觉忽然就‘放飞自己了’。”黄翌豪说,坐地铁、课间、排队的时间都可以打开手机玩一会儿。
韩楠就读的学校坐落于城郊,“大家这里大多数手机在教室时信号都不太好,玩手机要到走廊去。”她调侃说,为了游戏,大伙都治好了“懒癌”,一到下课都争先恐后地出来。她觉得短暂的几分钟就能帮大伙换换脑子、放松心情,这也是手游的魔力。
每次朋友圈中新的游戏刷屏时,华东师范大学2015级本科生李彤也会在闲暇的时候玩两把尝试一下,但她非常快就会由于游戏较为复杂,懒得去钻研游戏,不想费时而卸载游戏。
法语专业的她平常要读很多法语文献、著作,看累时,轻松的游戏无疑是最简单放松的方法。在她看来,像贪吃蛇、五子棋等几分钟一局的游戏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可以在课间、等车、打饭如此零碎的时间进行,让自己不那样无聊。
中国高校传媒网盟调查显示,关于“游戏时间”,78.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选择在零散时间玩手游,夜间会玩手机游戏的占35.95%,白天大段时间和课上时间的分别占18.33%和14.76%。同时,关于“游戏目的”,67.14%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是为了打发零碎时间。
在广西大学大一学生覃玮玮看来,玩单机手机游戏是一个人的狂欢。“在我无聊的时候,手机游戏就是我的‘情人’。暂时有事的时候,我就把它打入‘冷宫’。等我正事解决时,大家再度相会。”覃玮玮并不沉迷于手游,玩手游更多时候是为了打发无聊时间与怀旧。
同样是手机游戏喜好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2016级本科生刘淼把打游戏变成了副业。目前,她是一个某直播平台小有知名度的网红主播。由于游戏操作熟练,等级高,她收成了一百多个订阅者,周一到周四的晚上六点,周五至周日下午是她固定的直播时间。她形容自己“不直播自己全身难受。”
刘淼平常也兼职代打(“兼职代打”指在游戏中用其他玩家的账号玩,帮助玩家提升得分)。她常常被网友称作“大神”,被粉“带带飞”,刘淼享受着让人喜欢和崇拜的感觉。“能认识新朋友,也通过代打赚些零烧钱。如此挺好!”刘淼说。
虚拟世界的满足与现实日常的争吵
北京一所高校2015级本科生郑萌萌是一位手游资深玩家。“大概是除去睡觉吃饭上卫生间我都在打游戏,”郑萌萌纠正道,“不不,上卫生间我也玩!”
之前朋友圈里时尚的王者荣耀游戏是她的“心头好”,她在该游戏中投入不少:一千多元人民币用于买装备,平均天天玩三小时,曾连续六小时彻夜奋战……和朋友出去逛街,她也放不下手机,玩游戏上瘾不看路的她几次差点摔倒。
在游戏中的付出使学习成绩普通的郑萌萌由于游戏排名较高和装备完备而有了更多的自信和收获感,她也常常会在游戏对局后被游戏玩家加好友。由于这个游戏,她还和过去的初中同学、高中同学重新打造了联系,更是和初中同学的朋友由于游戏相识并开始一段恋爱。
不过遗憾的是,两个人见面后还是会沉浸在各自的游戏对局中,互相交流极少,甚至会由于游戏中彼此的发挥发生争吵。郑萌萌说:“他就是非常‘菜’(指游戏玩得不好),单挑还输给我。”
和郑萌萌相似,在河南一所高校念书的常丰自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上网成瘾”少年,他有将近10年的游戏生涯,为游戏一夜无眠是常事。“从小到大就是喜欢打游戏。”常丰说。
玩游戏上瘾不只惹爸爸妈妈生气,常丰的女友也常常因游戏与他争吵。“我在努力训练‘分身术’,一边玩,一边和她聊天。”
回顾自己这类年打游戏的历程,常丰表示,目前的他已经开始筹备考研,不再像过去那样痴迷手机游戏,但心中的热爱是不变的,“游戏本身是没错的,我永远记得游戏带给我最单纯的快乐和满足,伴随着我成长。”
东北大学的辅导员高歌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专业学习和综合能力提高是第一要务。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可以参与校园活动,加入学生组织,积极训练我们的能力;如今,由于手机很便携,致使不少年轻学生沉迷于手游,在课堂上、宿舍里、饭店中,都能看到低头族的身影。高歌建议大学生们,合理安排我们的时间,分清主次,不要浪费我们的大好年华。
闽南师范大学媒体传播学院教授杜春峰觉得,上课玩手机已经不再是一个打游戏探寻乐子的问题,而是新科技滋生出的一个病毒,它腐蚀人的灵魂和意志,掏空人的好习惯,损毁人的行为模式。“由于无聊所以打游戏,这不是一个好托词,领会无聊也是大学的一门必学课”杜春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