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作为生活第一个心理转折点,青春期的孩子渐渐形成了自我定义,却因既不再享有儿童撒娇的特权,也没大人般的自由,而可能出现自我认可感的缺失。
前几日,一位同事说起他的烦恼。今年13岁的儿子忽然性情变了,有的不可理喻。只须一提学习,就把耳朵捂住,甚至关上门不出来了。我另一个朋友也伤心地说,她14岁的女儿目前不想与她一块逛街,感觉跟妈妈一块购物特别丢脸。其实,这都是青春期闹的,作为生活第一个心理转折点,这个时期的孩子渐渐形成了自我定义,却因既不再享有儿童撒娇的特权,也没大人般的自由,而可能出现自我认可感的缺失。爸爸妈妈不要太过心急,只须学会好三大法则,就能陪孩子一块战胜它。
法则1、关心但不干预
譬如孩子晚上要去朋友家玩,父母可以说“天都黑了,不要去危险的地方怎么样?不然母亲会担忧的。”而不是强硬地指责说:“都什么时间了还玩!玩能玩进大学吗?9点需要回来!”这样让孩子感觉被干预了自由和隐私,自然会更不听话。
法则2、放低父母的姿态
青少年已经有了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应该把他们当孩子看,更不要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跟孩子说话。就像一位父亲说的:“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儿子已经可以跟我平视了。看着他坚毅的眼神,我感觉再也不可以用一个权威的角色去强迫他什么了。”父母应尝试从孩子的角度领会他们的想法,可以和他们探讨最好亲子相处模式。
法则3、注意对孩子的评价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较脆弱,非常在乎其他人对他的怎么看和评价。假如爸爸妈妈给了过多的负面评价,或许会让孩子形成较差的自我评价,渐渐失去自信心。因此,应以鼓励为主,对其评价要客观、有建设性,帮他们培养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