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2018年参加新高考考试省份名单出炉!父母该怎么样指导孩子?6选3如何选?一文解析

   日期:2024-12-18     来源:www.che228.com    浏览:613    
文章简介:之前传说本应于2018年秋天在全国大面积启动的新高考考试改革“哑火”一事,终于一锤定音,有八个省(市)经教育部评估,达到了启动条件,被批准启动。 那样,确定2018年实行新高考考试改革的省份有什么?新高考考试下如何选考?父母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之前传说本应于2018年秋天在全国大面积启动的新高考考试改革“哑火”一事,终于一锤定音,有八个省(市)经教育部评估,达到了启动条件,被批准启动。

那样,确定2018年实行新高考考试改革的省份有什么?新高考考试下如何选考?父母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来看一看。

2018年实行新高考考试省份名单

江苏 湖北 福建 辽宁

广东 重庆 河北 湖南

其实如此的进展是意料之中的,或者说是教育部早有安排的。陈宝生部长在今年3月1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答记者问时就谈到,大家的基本态度是实事求是、不凑数,条件达到了就批准启动,条件达不到就创造条件,达到了再上。时间服从水平,坚持水平导向、问题导向,确保考试招生规范改革获得成功。

新高考考试改革主要体目前学生的选科和录取形式上,不再分文理科,而是6科选三科,再配上语数外,简称“3+3模式”。

从新高考考试改革推行以来,大家就一直在关注和讨论,如此的选科到底怎么样?如何选择才是最好的?选科确实是将来高考考试生们的一大难点,有20种搭配,就看你如何去抉择了,这等于把选择权交给了每个考生。还有一点的就是关于英语,英语成绩不再是取决于高考考试,而是一年两次考试,取最好的成绩,大大减少了困难程度。

从录取的形式来看,高考考试成绩不再是大学招生的唯一考量,而是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学生的能动性发挥空间更多了,高校的招生依据也是更丰富了。对于学生来讲,新高考考试改革可能是一条更为有益的道路,综合进步成为主流。

新高考考试下如何选考

新高考考试模式下到底该怎么样发挥我们的优势和专长,选择比较合适我们的科目呢,随大家来剖析下吧。

何为3+[6选3]模式?

在新高考考试改革中,打破文理分科的“3+【6选3】”模式格外吸引眼球。那样什么是“3+【6选3】”呢?

“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考试核心科目,而“6选3”则是由学生从6门可选科目中选择的3门科目。

如此的改革,具体带来了如下的变化:

(1)是在录取模式上

由原来“依据高考考试统考科目成绩”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含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2)是在考试考哪几科上

取消文理分科,由原来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理)科综合科目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语数外各科满分仍为150分。

(3)是在考试时间上

由原来的6月一次进行所有科目统一考试改为分两次进行:选考科目在高中三年级第二学期高考考试前,统考科目仍在6月。

(4)是在外语考试上

由原来的学生外语科目只能考一次改为学生可以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考试总成绩。

(5)是在计分方法上

考试总成绩由原来的各科成绩直接累加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考试成绩加上3门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

改革后,考生总成绩由语数外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3个选考科目由考生依据本人兴趣专长和拟考试报名学校及专业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高学业水平考试考哪几科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依据规定,选考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大学规划从高中一年级就开始了?

新高考考试实行后,各年级大事表:

 高中一年级上: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己特征

 高中一年级下:夯实科目基础,认知专业大类

 高中二年级上:学好各科科目,进行背景提高

 高中二年级下:顺利完成学考,认知细分专业

 高中三年级上:探索自主招生,备战选考科目

 高中三年级下:冲刺高考考试考试,学习志愿填报

高考考试改革在9月正式推进后,把生活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中二年级、甚至高中一年级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因此,怎么样最大限度地借助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最后的选择做好筹备,便看上去比以往更为要紧。

新高考考试既然把原来高中三年级才面临的选专业问题前置到了高中一年级,那样选科对高中生而言,无疑是一场博弈,是选择自己善于的科目还是便于填志愿的科目?究其本质,大家得先知道自己,知道我们的兴趣所在,知道自己最善于的是什么。将来要读什么专业,与选科关系紧密!

“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是什么问题?

“从2018年入校的高中一年级新生开始,所有高中生都需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推行策略》指出学业水平考试采取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国家规定的普高课程的14个科目,全部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1)合格性考试

其中,合格性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1门学科实行书面考试,满分100分;同时,物理、化学、生物学和通用技术进行实验实作考查;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3门实行素质测试。

考试时间: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

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

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

合格性考试每年组织2次,不合格可以补考。合格性考试就等于以前的会考,应该注意的是,只有通过了合格性考试,才能考试报名等级性考试,也就是说,合格性考试是参加高考考试的第一道门槛!

                                                     

(2)等级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包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共6门学科,考生可依据自己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需要与普高办学条件,在上述6个科目中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

新高考考试使用 3+(6选3)模式,而这个“6选3”就是等级性考试。

(3)每一个学生都必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6选3:

另外三门科目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任选三门进行考试,每门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全国统一高考考试之后(考完语数外接着就考选科的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果:

将卷面分根据肯定的原则转化为等级制评分,分为A、B、C、D、E 五个等级。

20种选考方法,怎么样选科?

“3+[6选3]”的模式,也就是除去语数外三科,学生们还要依据我们的专长、偏好等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中选出3门作为选考科目,于是产生了20种“风格各异”的选考方法。

从2017年第一批新高考考试试点浙江、上海来看,物理不只占高校选课需要率最高,在选择物理科目后其可考试报名专业率也为所有科目中最高,被重点大学好专业录取的恰巧是那些选了物理并且发挥很好的考生。

新高考考试模式

下父母该怎么样指导孩子

在新模式下的考生在短期内要同时备考更多科目,这个时候父母帮忙取舍是门艺术。三科选考科目的出现,学校多会使用走班制和分层教学,这一块如何引导孩子尽快适应是个重点。

对此,夏老师有以下建议:

(1)让孩子尽可能做到各科平衡,维持良上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进步孩子的优势科目(可以作为将来高考考试的选考科目)。

(2)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力。高中的课程进度快,有的要点在课堂上没法详细讲解,所以孩子必须要掌握在课后可以自主学习,不然要点漏洞愈加大,再想补就难了。

(3)引导孩子看重学考。目前的高考考试模式不再合适考试前几个月“临时抱佛脚”的办法了,由于高中二年级的学考等级会干扰高考考试录取,所以父母要督促孩子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就要准时把要点学会、摸透,不可以等高中三年级再努力。

新高考考试“3+3”的模式让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善于的科目去学习,父母可以从这个点入手,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早早为孩子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父母也要让孩子平衡好各科之间的关系,尽可能都维持在中等以上的水平,以免影响高考考试的录取。

那样,新高考考试模式下怎么样尽最大努力帮孩子学好各科常识呢?


试一试100教育在线1对1辅导吧。相比其他五花八门的在线辅导,100教育有自己的优势:


▲ 坚持从全国重点中学挑选顶尖名师

100教育精心挑选讲课时间5年以上的重点中学名师,教学经验丰富,会为孩子量身打造个性化辅导策略。


▲ 打破时空限制,节省线下教室本钱

在线1对1辅导,随时随地可上课,且价格比大部分线下辅导更实惠,教学成效更好。


▲ 独有交互式教学,教学成效更出众

课堂互动多,孩子不走神,父母可旁听,随时随地监督教学成效。课后孩子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班主任老师,享受私人专用名师服务。


▲ 云数据跟踪剖析,真的做到个性化教学

课堂重难题自动标注,课后可迅速定位重难题,反复观看,加深了解。坚持上课,还能按期获得个性化学习报告,辅助老师因地制宜,帮助孩子迅速提分。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