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文科在就业市场里无异于“弱势群体”的代名词。曾有人感叹:“找工作难,文科生找工作最难,文科女孩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浏览各大高校就业网或者是bbs平台就会发现,用人单位对理工科类学生的需要量远远大于文史类,就譬如国家近几十年来在理工科的研究投入上,相对比人文学科的“洒洒胡椒面”而言,简直就是“大巫见小巫”。
师范女孩的庆幸与难堪
2009年,蔡巧丽无疑是幸运的。最让她开心的是大学入学之初选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凭着着我们的英语专业优势,大二时她就通过了英语四级,大三第二学期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2009年12月份的师范毕业生专场供需见面会上,她顺利地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某省重点中学当老师。
但师姐范鑫就远远没那样幸运了。因为没像蔡巧丽那样突出的英语优势,范鑫在毕业时才发觉,身边的人才多如牛毛,其他人在面试时要么携携带一沓的毛笔书法,要么有一堆的文章发表,又或者有专门为找工作而出版的专集著作……而自己居然连一个像样的专长也找不出来,所以奔波劳碌一年下来连份正式的工作都还没有找到。
可能吧,近代中国缺少科技而饱受挨打之苦,后来的教育中就格外崇尚数理化。而文科向来都被视为“死记硬背”的破玩意儿,只有学不好理科的人才会去选文科。到了大学,文科生给人的印象也是“混混而已”,没理科生那样踏实那样有前途。汉语言文学这种专业就是“学生队伍庞大,就业前景暗淡”的状况,女孩选择了这种专业,找不到老师做的大多在公司里做个文员,面试角逐时还不如一些形象靓丽的高中女孩。
辗转于广州、深圳、东莞、顺德等地,参加了不下十场的面试,用人单位都没向自己伸出橄榄枝,范鑫心灰意冷。哎,哪个叫自己是女孩呢?原来近年在媒体的报道中反复提及中小学校目前“阴盛阳衰”,女教师比率过多,男教师比率紧急不足,急切需要补充新鲜血液的用人单位在招聘需要上大多是“限男士”。无奈之下,范鑫只得到深圳宝安一个偏远的小村里当起了代课教师。平时工作无聊闲时上上网,看到网贴上其他人议论“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就教书,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范鑫摇头笑笑后特别难受:为什么自己要选择师范专业呢?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屋漏偏逢连夜雨,广东在2008年教师节期间提出要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大量不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将被辞退。无奈之下,范鑫只得给学校里资历更老的代课教师“让路”,离开了刚刚适应过来的学校,又踏上找工作的征途。无奈啊,只因自己选择了中文师范,身边强手如林,徒奈何,学校里女教师多,其他人不招!哪个叫自己生下来就是个女孩呢?真是恨不能去韩国做个变性整形手术了。
与范鑫命迥然不一样的是,蔡巧丽班上的另外一名男孩陈嘉梓就占了大实惠。12月份的现场招聘会上,他只投了一份简历就嫌现场太挤太累不可以容忍,索性回宿舍看电影去了。没料到的是,就这一份简历就帮助他成功地在武汉找到了一所市属重点中学,元旦前就签好了就业协议,成为全班最早找到工作的同学。也难怪,人家学校就想招个男的,其他表现出色的竞聘者都是女孩,自然就没进入学校的眼界。女孩啊,有时不能不承认,这是“生不逢时”,所有看机会。
行政管理系女孩的哀叹
卓文娟读的是行政管理专业,但目前遇见了找工作的难点。卓文娟高中时的班主任常常在班上表示对国家公务员待遇与福利的羡慕,所以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文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行政管理”这个专业,期望可以在毕业时找到一份机关单位里的工作,享受一下机关单位里的清闲日子,舒适地过上怡然的生活。
卓文娟坚持读“行政管理”专业主要出于几方面的考虑:一是表姐在外企里做白领,手下掌管几百号人,威风凛凛,那简直就是理想到极点;二是舅舅是富甲一方的大企业家,与当地的领导熟稔得非常,假如找工作的话可能打声招呼就能帮上不少的忙;三是当时的经济环境非常不错,国内海外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进步态势。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2009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卓文娟全家,不只自己家欠下了读大学时向国家借的助学贷款,而且连舅舅也破产没办法延续当地大企业家的辉煌。举目无奈之下,文娟只得踏足人才市场,大海捞针的结果是既劳心又劳力,没实质性的进展,最后在鄂北的一个小县城里找到一家小公司,姑且栖身再作计划。像文娟一样怀着深远理想迈入“象牙塔”最后“折戟职场”的女孩不计其数,目前的就业市场就是如此一种趋势,哪有那样多的单位给你一个区区本科毕业生来“管理”?况且还是个温顺斯文的女孩,你出来被其他人管理还差不多!
现实状况就是如此的,由于理工科重技术,整天与工具、机器交际,比较严谨务实。而文科生更重视人际关系和社会交流,比较务虚,所以在他们眼里,人脉、人际关系更要紧了,而学识、涵养倒在第二。
中文秘书系女孩的迷茫
许素珍出身在滇西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妈妈早年因病过世,三兄妹都是爸爸一把手带大的,这也练就了素珍的贤惠内敛的性格特点。上大学时她曾犹豫,自己是家里老大,又是个女的,到底是否应该上呢。最后硬着头皮还是上了,考试报名的时候听了爸爸的建议,填上了中文秘书专业。
临近大学毕业,素珍在网上收罗良久,面试了不少公司,种种缘由都没办法签到适合的单位。终于看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某交通局招聘一名秘书,需要本科毕业,限女人。其他方面的需要都非常符合许素珍的心意,尤其是“限女人”这个需要无形中像给她打了一针强心剂,看来是“天无绝人的道路”啊!
信心满满地去到了用人单位,简单面议后,主管人事的领导问:“你的酒量怎么样?”这一问倒让素珍难为至极,说会喝吧,自己是个一闻到酒就有点头晕的“滴酒不沾”的小女孩,说谎不成;说不会喝嘛,眼见快到手的工作或许就会从自己手中溜掉,十分可惜。说时迟那时快,容不能过多考虑,数秒钟之内自己就做出了个连自己都很难置信的决定:“能喝,没问题!”
面试出来将来,素珍被冷风一吹,清醒了很多,她飞速转身跑回去向面试官补充说了句“算了,我真的不会喝。”其实,女孩选择中文秘书这个专业也有尴尬的地方,就是角逐同样激烈与残酷,并且看媒体报道太多的上司与“小秘”的新闻,心中毕竟还是不太乐意往这个方向进步。一旦本科毕业后没选择就业,那就得选择考研或者考公务员,可这类都是非普通的难啊!
面对就业重压,素珍和身边的不少同学“无奈”选择了考研,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但细想一下,与本科生、博士生相比,硕士生又明显呈现出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而且女研究生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高学历、高龄女人的规模日益扩大,这个文科女研究生的群体日益浮现。目前社会上的一些用人单位对育龄已婚,或者马上结婚的女人都或明或暗地持不欢迎的态度。文科女研究生的年龄正处于就业、恋爱、结婚等重点阶段,她们都不太乐意从事具备肯定风险性和发展性的职业,而会将目的集中于相对稳定、轻松的行业,文科女研究生也还是面临着找工作的老难点。
金融保险系女孩的无奈
张娜在高中时还算成绩最好的,她母亲常常在小区里夸赞女儿表现特别出色。在大学,张娜念的是金融保险专业,单是学业奖学金,她就拿了两次一等奖和一次二等奖,也是班中男孩“竞逐”的班花级人物。在母亲持续的夸奖之下,张娜不能不尽心尽力想找到一份体面的职业,大城市、好单位、高薪资的梦想无形中就限制了我们的就业空间。
情场得意的张娜事业未必如愿。摸爬滚打几个月,手持厚厚一摞简历的张娜居然没找到一份像样的称心工作,煞是郁闷。临近毕业时,学校又催促要搬离宿舍,所以就索性和市区里一家保险公司签了合约,试用半年再说。母亲爱面子,不愿在邻居面前说女儿的“遭遇”,近期又开始在朋友里发布最新消息说:我女儿在市委那边上班了。其实,只是女儿的保险公司在市委隔壁而已。
也难怪张娜找工作难,文科女孩就业过程中屡屡碰壁那是常有些事,由于用人单位对文科生的刚性需要少得可怜。譬如应用相对广泛的汉语言文学、新闻专业,政府机关、学校、企业、传媒广告都不乏用武之地,但这类专业的学生也是最多的,这也就意味着就业角逐将更为激烈。加上还存在专业性不强的弊病,假如与其他复合能力强的人同时角逐,总是就会处于下风。
文科生就业确实比理科生难?女孩是否不如男孩好就业?据复旦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近半的文科女研究生觉得自己在与男孩的角逐中处于不利状况,根源在于研究生的扩招与文科专业本身的局限性。
严峻的社会现实对文科女孩的就业导致了重压,使其在角逐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条条大路通罗马”,文科女孩在就业大军中绝对不可以失去信心,而要借用于职业咨询、校友帮助、就业方法、形象礼仪、实践能力练习等办法积极就业,找回自信,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