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谪守伛偻歧路 沆砀
B.怒号 琼楼 觥筹 隐曜
C.宫阙 绮户 壑 偕忘
D.野蔌 毳衣 婵娟 薄暮
2.下面加点字讲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A.增其旧制沙鸥翔集
B.峰回路转 杂然而前陈者
C.及下船 拥毳衣炉火
D.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
4.下列各项中朗读步伐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欲渡/黄河/冰塞川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守自谓也太守谓哪个
B.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C.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
D.欲渡黄河冰塞川我欲乘风归去
6.下列对课文的解释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勉励滕子京学习古时候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将来,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文中。
C.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写出了传诵千古的文章《醉翁亭记》。文中展示了琅琊山美景,并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滁人游、太守宴、禽鸟乐、太守醉,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D.《水调歌头》是北宋大词人苏轼的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7.名句默写。
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
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水调歌头》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生活哲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__________,[来源:Zxxk.Com]
__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2、阅读理解
读李白的《行路难》,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有哪些?
9.简要剖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__________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
:“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贾胡:胡商。③赇:贿赂。④抵:触犯。⑤徇:顺从。
10.讲解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上谓侍臣曰
宜戮力相辅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喜欢其身也。[来源:Z+xx+k.Com]
译文:__________
12.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什么?用我们的话简述。[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学§科§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漓江情韵
从维熙
①雨霏霏,雾茫茫。雨雾仿佛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漂亮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与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②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近期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突然有稚嫩的童声向我问候:“你好——你
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有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
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瞰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肯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③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日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肯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
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④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⑤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子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旧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当地的过江人。你想到哪里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假如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⑥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⑦“那样,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看着我。[来源:Z+xx+k.Com]
⑧我只好言明只不过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⑨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⑩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爸爸妈妈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留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
两句
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样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
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好像十分高兴,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__________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能——不能——老先生,我没为你干什么,不可以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漂亮的人文
诗章……
13.文章题为《漓江情韵》,文中写了什么“情韵”?请分条概括。
14.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剖析。
15.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如何也张不开”。为何“我”想问却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6.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用途?
3、写作
17.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别人的给予……大家在获得给予中一路走来,大家又将拿什么给予其他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文章。
需要: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三单元测试卷
1.C“绮”应读qǐ。
2.BA项,“制”应讲解为规模;C项,“拥”应讲解为裹着,围着;D项,“济”应讲解为渡。
3.CC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以”分别讲解为“来/由于”;B项,“于”分别讲解为“在/从”;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并列;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
4.AA项,正确的步伐划分为: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5.DA项,两个“谓”的意思分别是“命名”“是”;B项,两个“或”的意思分别是“有时”“可能”;C项,两个“更”的意思分别是“古时候夜间的计时单位”“还”。
6.C《醉翁亭记》的内容先后顺序颠倒了,正确顺序应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归、禽鸟乐”。
7.枳花明驿墙雾凇沆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8.运用典故或借典故抒情言志。
9.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我们的政治思想肯定能达成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期望,形象地展示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维持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
10.对……说应当
11.大家都了解他喜欢宝珠却不喜欢惜我们的身体。
12.官吏不可以因纳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可以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防止让人嘲笑。
参考译文:太宗对侍臣说:“朕听说西域有个胡商,得到一颗宝珠,就割开身上的肉,把宝珠藏在里面。有这回事吗?”侍臣回答说:“有这回事。”太宗说:“大家都了解他喜欢宝珠却不喜欢惜我们的身体。官吏贪赃纳贿触犯法律和皇帝追求奢华而亡国,与那个胡商的可笑行为有哪些两样呢?”魏征说:“以前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个健忘的人,搬家而忘记了他的老婆’,孔子说‘还有健忘得更紧急的呢,桀王、纣王把自己都忘了’,也和这件事一样啊。”太宗说:“是啊,朕和你们应该同心合力,互相辅助,以免让人嘲笑啊!”
13.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欢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留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⑤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
14.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摇船人的乐观阳刚、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非常大,“我”非常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15.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忧他没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感觉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16.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旨。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1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