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会碰到小学一年级的新生父母向我咨询:我的孩子做作业一直慢吞吞。其他人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需要两个小时。天天晚上都要非常晚才能睡觉。我该如何解决啊?我给父母最多的建议,就是先让孩子掌握时间管理。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掌握时间管理,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项要紧任务。对于那些喜欢磨蹭、做事拖拉的孩子,假如注意观察,大家总是会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由于时间观念不强、时间意识淡薄,致使做事效率不高、喜欢拖拖拉拉。
进入小学将来,学习重压渐渐加强,课业负担慢慢加重。就算是上小学一年级,天天回到家也要花肯定时间才能做完作业。即便学习效率比较高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需时间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到两个小时。假如孩子喜欢磨蹭,天天做完作业所需时间就会更多,甚至影响睡眠时间。
曾在微博上看到我的一个朋友,遭遇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做作业磨蹭时的烦恼:家小朋友做作业真是个慢啊!选铅笔颜色纠结了n分钟,涂颜色像车花一样绣了n分钟,中途削铅笔削了n分钟,不认可的地方橡皮擦了n分钟,中间小动作发呆耗掉n分钟......一页简单作业纸一下子搞了40来分钟。
从朋友的描述来看,这个孩子的表现就是时间观念不强的典型表现。其实,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可以等到孩子上小学将来再开始,而是需要从婴幼儿园阶段就有意识地着手练习。
大家从小就比较重视培养伊伊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到了小学,维持得还算很好。但,小学阶段的作息规律、学习重压和课业负担,跟婴幼儿园阶段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她在开学第一个月内也会出现做作业磨蹭、拖拉的状况。
因此,伊伊上小学将来,大家就重点针对家庭作业,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和方法,进一步增强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1、调好定时器,让孩子拥有自主感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觉得,在婴幼儿阶段,假如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他们就会进步源于主性,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自由选择和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
六到七岁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已经掌握认识钟表,并对时间与与时间有关的规则有肯定定义,譬如了解课程表,了解作业完成和上交的期限等。对于那些早就对权力和控制问题比较敏锐的孩子来讲,完全有意愿和能力自由支配本就是我们的时间。
假如孩子的时间能得到自主管理,那样他们的自主感相应地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然而,父母常常会出于担忧孩子迟到、害怕孩子费时等方面的考虑,总喜欢不厌其烦地跟着孩子,马不停蹄地催促孩子。孩子几乎失去了对所有空闲的自主支配权,晚上睡感觉听大人的,早上起床需要大人提醒,做作业更需要大人守护。
长此以往,孩子非常可能就会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存在感。
伊伊刚上小学的前两周,因为起床时间比婴幼儿园阶段更早,大部分时候不可以自己按时醒来,需要大人叫醒她才能起床。同时,因为天天的作业会挤占一部分时间,所以练钢琴和画画就需要打破以往放学回家就开始的规律,只能等到完成作业或者吃完晚餐将来进行。最初的时候,她仍然需要大人提醒才能想起这类事情来。
如此持续了大约半个月将来,我发现伊伊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有的退步,还不如婴幼儿园阶段。于是,我开始寻思怎么样做才能让她有所改观。后来正好在微博上看到有位母亲推荐了一个好方法,给孩子买一个闹钟,作为定时器,到点自动提醒孩子。
没过几天,我携带伊伊一块到超市去选了一款她非常喜欢的米妮闹钟。回家将来,我就立马开始教伊伊掌握自己给闹钟定时,一旦把时间调好,闹钟就会准时提醒。
从未自己用过闹钟的她,却对自己挑选的这个闹钟情有独钟,不管做什么事情,她都会提前调好时间,只须闹钟开始呼唤,就立即开始行动,绝不磨蹭。
2、使用倒计时,让孩子增强时间感
每个人的时间感都不同,假如大家的主观时间跟客观时间不同,就很难对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期限有一个适当的预期,对自己可以用多少时间将事情做完没比较明确的定义。这也是致使大家拖延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于认知能力远不及成人的小学生来讲,在完成一件任务的过程中,就愈加很难准确把握时间的进度。特别是做作业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小情况,譬如铅笔断了需要重新削铅笔、默写汉字时把笔画写错、读英语时把单词读错等等。假如孩子过于纠结这类细节,就会花很久才能做完作业。
伊伊最初上学的一个月左右,大部分时候都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家庭作业。但有时也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小事,耽误很久,最后致使当天花在作业上的时间比较多。后来,我和伊伊母亲商量了一个方法来纠正她的这个不好的习惯。
天天放学回到家将来,大家第一翻开家校联系册,依据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量,预估做完作业所需时间。当时间过去一半时,大家会提醒她一次;还剩十分钟时,会第三提醒她;还剩五分钟时,会最后提醒一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大家发现伊伊做完作业的效率在渐渐提升,对于出现的不少小情况,她也能迅速处置。
3、使用限时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注意观察和剖析喜欢拖延或磨蹭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们大部分时候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做不少事情都没时间约束。在一直感觉自己拥有充足时间的状况下,孩子们也困难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具备紧迫性的任务。
不受时间限制的主观感觉所产生的后果,既可能是积极的,也会是消极的。当孩子们玩电子游戏或者看电视时,就容易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不受时间限制的领地,好像可以超越时间的边界。
虽然不受时间限制的感觉会在挥霍的那个当下叫人感觉非常愉悦,身心非常舒畅,但因此而落下的不少事情仍然会把大家拉进现实,叫人尝尽拖延或磨蹭的苦头。
限时法是一种可以帮助孩子在肯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好办法。在日常,不少事情其实都是可以给孩子设立时间限制的。譬如从小出去玩的时候,大家可以事先跟孩子商量一次玩多久就要回家,到点就根据约定实行;吃饭的时候,可以约定一顿饭最长可以吃多长时间,到时间就收走所有饭菜;
完成天天的作业和其他任务,同样可以参考当天的具体任务跟孩子约定一个完成时限。
同时,大家还可以借用电脑等信息技术方法,来帮助孩子做一些时间限制的训练。我有一个从事教育培训的朋友,开发了一套专门针对孩子数学训练的软件系统,所有内容都跟教程同步。从婴幼儿园毕业的那个暑假开始,大家就特地申请了一个账号,让伊伊天天花肯定时间进来训练20以内的加减法。
其中有一个模块,一次训练做五道题目,但系统会自动显示完成所需时间。因为感觉像跟时间赛跑一样,伊伊很喜欢做这个训练,每一次都想挑战已经获得的最好成绩(所需时间最少、全部做对)。而在做题的过程中,伊伊很投入,也非常专注,不会遭到外面的任何干扰。
开学一个月后,伴随老师的教学进度,大家又让她继续通过这种方法来加大训练。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在进行加减运算时速度又变得非常快。有一天她还告诉我:父亲,今天我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出的复习资料,我是全班做得最快的,全部都做对了。沈老师还表彰我了呢。
之所以出现如此的结果,我感觉非常重要的一个缘由,就是平常常常使用类似的限时鼓励法,让她对时间非常敏锐,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4、任务有分解,让孩子掌握目的管理
喜欢拖延的人,通常来讲,都没比较明确的目的和方向,甚至常常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过日子,做什么事情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即便他们会设定目的,总是也是模棱两可的目的,更没可操作的手段和明确的步骤。
不管大家设定的目的是大还是小,达成一个目的基本上都需要一步一步来,分解成几个小的、明确的步骤。当目的得到明确、任务得到分解将来,大家还需要为每个阶段的目的和任务设定完成时限。有了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大家的目的感就会更强,孩子也一样。
伊伊上小学不到一个月,首次考试数学,就考得不好。致使这个结果有不少缘由,因为平常回家训练数学比较少是其中一个要紧方面,影响了她的做题速度,所以试题上空了不少地方没做。就在那段时间,大家考虑到孩子需要渐渐适应小学,尽可能减轻学习重压,就中止了前面所说的限时训练。
后来,大家就跟她一块剖析这个缘由,并跟她约定此后需要天天加大训练,争拿下一次比这次考得更好。跟她明确这个目的将来,就把加大训练这个任务进行分解,第一周先训练10以内的加法,第二周训练10以内的减法,将来依据状况再联系连加和连减,等10以内的加减法相当熟练之后再训练20以内的加减法。
当把这类任务层层分解将来,伊伊天天做完学校布置的作业就开始主动训练,每一次都非常认真。设定的目的,基本上都能提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