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读者朋友问我:孩子长大了,开始了解羡慕其他人了,看到小伙伴有哪些美味的和好玩的玩具,就一脸的渴望,眼巴巴的看着人家,这样的情况要如何解决呢?
这个问题,勾起了我的一段童年回忆:
那是我大概四五岁的时候,跟母亲去公共浴池洗澡。
出来在穿衣的时候,旁边有个和我差不多大的一个小姑娘在喝酸奶,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
当时那种酸奶刚刚上市,广告满天飞,我还从来没喝过。
于是特别好奇也特别馋,就盯着那个喝酸奶的孩子一直看。
那个孩子也明显注意到我的目光,于是就一边喝着酸奶一边哼着歌一边故意在我旁边转来转去,很享受这种羡慕。这个场面当然被我妈注意到了,她有点看不下去。
于是去小卖部给我买了瓶汽水,期望我能收敛一点(那个小卖部只卖汽水)。
我却完全无法领悟我妈的意思,一边喝汽水一边不停的抱怨,这个不好喝非常辣。
然后视线继续追着那个喝酸奶的孩子跑。
于是我妈再也受不了了,劈手就是一个耳光打在我脸上。
这是她在我记忆当中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打我的脸……其实不是非常疼,但我非常受伤。
由于当时的我实在搞不知道,我有什么错?
我感觉我非常乖啊,虽然非常想喝,我也并没真的开口要酸奶啊?
好吧,其实是想有点暗示啦。
但你不想给我买也没关系啊,为什么要打我呢?
直到我成年之后,有了我们的孩子,才终于可以了解一点我妈当年扇出那个耳光的心情:
我的孩子看到其他人家好东西就流哈喇子,没家教,没出息,太丢人现眼了!
可是对于那个四五岁的我来讲,则完全不可以理解为何要被惩罚。“那个孩子手里的酸奶看着非常不错喝,我也非常想要喝”这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
我只不过表达出这种想法而已,这也不可以吗?
虽然不太了解为何,可我从那一刻开始了解:
羡慕喜欢其他人东西的这种想法,是不可以随意表现出来的,大人发现了要很生气的!
可是我会因此停止羡慕其他人吗?
当然不会。
小伙伴手里永远都会有我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对我产生致命的吸引力。
只是我再也不敢让其他人了解了。
表面上会表现出不在乎的样子,私下里则会自己想点小方法。譬如说去讨好小伙伴,和他们关系搞好了,就能有资格尝一下摸一下了。
譬如说趁其他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吃一点点,偷拿来玩两下。
譬如说想尽所有办法弄到钱,坐公交尽可能的逃票,掏家的硬币存钱罐,顺一点麻将桌上散落的零钱,去买一直惦记的东西……
嗯,这种占小实惠的事我小时候全都干过。
不要以为一个又乖又听话只喜欢看书的老实孩子,内心里没阴暗的小秘密哦!
只是后来长大些,有了我们的零烧钱可以支配。
另外发现假如自己考试考得好,或者生日的时候,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和母亲提需要。如此绝大部分欲望通过努力都可以得到满足,也就不需要偷偷摸摸的搞小动作了。
又长大了一些,我终于才弄懂,当时让我妈暴怒的,并非“羡慕”这件事本身,而是“在外人面前表露出羡慕的情绪”。
人在社会中要想像个好人,让人尊重让人喜欢让人信赖,一直要做不少表面功夫。
而隐藏我们的欲望,则是最基础的一种修养。
了解控制欲望的人,一直让人放心和尊敬的。
假如不会控制欲望,赤裸裸的把贪婪写在脸上,就看上去没尊严没骨气不体面,叫人笑话。但孩子子哪儿懂这么复杂的东西呢?
他们还没社会化,根本不知道成年人世界里的那些关于“面子”的弯弯绕绕。
孩子的想法非常单纯:
我看见了,我喜欢了,我想要了,我就用各种方法表达出来了。
这是孩子从婴儿时期开始就在做的事情。
所以他们会正大光明的去看着其他人的东西流口水。
或者简单直接地和爸爸妈妈提出需要:母亲我也要那个!
所以,对于“公然表露羡慕其他人”这件事,爸爸妈妈和孩子的感觉是错位的。孩子感觉这只是一件最普通不过的“母亲我要XX”的问题,他们只关心“我到底能否拥有”。
而在爸爸妈妈眼里,这多半就变成了礼貌问题,教养问题乃至体面问题。
假如你由于感到没面子而斥责孩子,孩子多半是搞不知道你生气的逻辑的。
他要么会感觉自己没错,下次依旧会追着其他人羡慕。
要么会像我小时候一样,由于羡慕其他人而感到羞耻,但却没办法压抑渴望,回头自己暗搓搓偷偷摸摸的去找机会过瘾解馋。
大人忙着让孩子掌握去隐藏欲望,却一直不记得去教会让孩子怎么样管理我们的欲望。
所以,当你的孩子开始公然羡慕其他人手里的美味的好玩的,请勿把焦点集中在孩子给你带来的羞耻感上。而是要意识到,教育孩子管理欲望的时候到了,不要叫你的孩子缺课。
第一,正视欲望,对孩子羡慕的情绪表示理解,并且和他讨论,为何你会喜欢这个东西呢?
你喜欢小姐姐的那个小裙子是吗?是真的非常漂亮唉!
你感觉哪儿最美呢?由于上面有个彩虹小马是嘛?
你想要吃那个冰激凌吗?看着是挺美味的哈,我也感觉非常馋。
天气非常热啊,你想要吃点甜甜的凉凉的东西是吗?
你喜欢那个弟弟的小汽车是吗?看着是非常酷哦!
咱们家有差不多的,但这个花纹的你没见过,感觉非常新鲜是吗?
其实有些时候,孩子并不是肯定想要拥有那个东西,只不过对那个东西非常有兴趣,想要和人讨论推荐我们的感受而已。就如此和他们尽兴的讨论一下,他们就感觉过瘾了,非常快就发现自己其实没那样想要了。
02
那假如孩子在被理解之后,依旧表示自己非常想要如何解决?
有的鸡汤文章会劝你尽可能力所能及的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愿望。
理由是当孩子内心都充斥满足感,自然就会不再有渴望的执念。
虽然有肯定道理,但它漏了一个首要条件:
你确定那个要什么有什么的孩子真的有“被满足”的感觉吗?
来得太容易的东西一直会叫人不了解珍惜的。
当满足变得便宜泛滥,孩子就没满足感了。
其实有的时候,孩子只不过一时的心血来潮,或者只不过看其他人都有自己要跟风,便缠着爸爸妈妈要。可买到手里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就扔到一边吃灰。
如此浪费还在第二,非常重要的后果是让孩子学不会管理我们的欲望。
由于被过度满足,孩子不曾分辨过自己真的的需要所在,比较容易行事错乱:
不了解怎么样评估价值和取舍,容易为自己并不喜欢的东西付出巨大代价,却错过对自己真的要紧的东西。
所以,大家爸爸妈妈有责任帮助孩子去辨别我们的渴望的程度:
这个东西你到底是发自内心的想要,还只不过一时冲动和跟风?
当你决定要满足孩子需要的时候,必须要给他设置一些限制。孩子子可以设置购物的次数,识数的大孩子可以设置每月零烧钱规范,让孩子了解:
你可以用的资源是有限的,用完了就要等下一次,你要好好想想,必须要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哦!
孩子会在这个取舍的过程中,慢慢获得管理欲望的能力。
在庞杂混乱的欲望中理顺出一个轻重缓急,抛弃掉那看上去吸引人但可有可无的需要,满足对自己非常重要的那个愿望。
另外,孩子有时的想法是非常不切实质,不管不考虑的。
他或许会羡慕其他小朋友家的大房屋,一屋子高级玩具,或者私家车,或者羡慕其他人可以到什么地方去旅游,这种很奢侈的事情。有的爸爸妈妈听到这类羡慕会有被刺痛的感觉。
要么感觉自己没能力满足孩子这类愿望非常失败,要么会批评孩子太贪心,要的太多。
其实不要过度解析了,孩子只不过纯粹的感叹一下:哎呀有什么可真好!
并且用想象力脑补一下自己有些话会怎么样,仅此而已。
你只须附和着孩子说说,表示赞同他的感受,孩子就会开高兴心的,并不会由于自己没那些而难过或不依不饶。
没哪个的生活是完美的,每一个人都会多多少少的羡慕其他人,孩子也是一样。只须这种羡慕不要成为执念,就是一种非常健康的情绪。
其实每一个人都了解,其他人是其他人,自己是自己,羡慕一下可以。
可每一个人身处的条件是不同的,这种差别总是只不过运势导致的,不是其他人的错。
其他人家一定有其他人家有哪些好处,但我们的身边同样也有是自己与众不同的幸福啊!
想一下自己拥有些美好,心理也就平衡了。
其实孩子子对物质是最不敏锐的,爸爸妈妈的爱和关心对他来讲才是非常重要的。其他人家的东西和条件,他虽然会喜欢,但让他换个爸爸妈妈,去当其他人家的孩子他也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其实特别在乎和看重物质条件的,明明就是大人自己。
只须大人不要把这种“有钱=幸福”观念传递给孩子,孩子根本就不会在乎自己家的物质条件怎么样。
03
说了这么多,可能还是会有爸爸妈妈会纠结,孩子在外人面前流露出的羡慕表情,会叫人感到羞耻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是最好解决的,仅需事后告诉一下孩子:
「一直盯着其他人手里的东西看,还大声嚷嚷,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你是有礼貌的好孩子,不要如此做。
下次假如看到喜欢的东西,过来小声点告诉母亲就能啦!
无论有哪些想法都可以和母亲说。」
其实孩子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有时是不由自主,有时也是有意的向爸爸妈妈表达需要。
只不过由于怕直接提出来会被批评,所以用一种间接隐晦的方法表达。
假如孩子平常提出的需要都能不被责怪的话,他也不必那样弯弯绕绕,扭扭捏捏了。大家当爸爸妈妈的,不要否定孩子的欲望,答应还是拒绝是另一个问题,至少要鼓励孩子把需要向你诚实的表达出来。
不然的话,孩子想要个东西,你不让他表达,他的“想要”也不会消失掉。
憋久了成心病,要不然自己乱搞,要不然找别的人要,反正不会是什么好事。
04
总而言之,孩子有物质欲望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没什么不可以好好商量的。让孩子了解,这世间不少美好的东西,你看了喜欢并渴望得到,是非常正常的反应,没必要因此感到羞耻和罪恶。
只是大家一直要遭到现实各种条件的限制,注定不可能得到所有美好的东西。
有一些过于昂贵无法承担,有一些多了有害需要适度,有一些机会不对需要等待,还有一些需要付出一些努力和代价才能得到……还有的东西,注定无论怎么样都无法得到,那也是势必会遇见的生活遗憾。
对于一时无法得到的东西,大家可以努力去争取,可以耐心的等待,也可以想方法用其他方法代替。
或者干脆试着去忘记它,转而关注一些自己已经拥有些东西,你依旧会是一个满足而幸福的人。
不要让你的孩子,在离家上大学之后,才开始面对物质欲望,然后不能不从头学起。
一不小心犯了错误,就会出现校园贷这种很难弥补的事情。
请在他还小,在你身边,在所有状况都可控的状况下,就教会他渐渐认识和管理欲望。
当他成年的时候,就能以更成熟的姿态,有筹备的进入社会这个欲望横流的地方。
了解怎么样处置我们的物欲,不被周围人群影响,不被消费主义裹挟。
如此的孩子,势必拥有更开阔的生活格局,不是嘛!
(图文来自互联网,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