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的“华约”、北京大学等13所高校的“北约”与同济大学等8所理工院校组成的“理工系”之后,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的“第四网盟”出现了。《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中写到,该校自主招生的笔试将是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5所学校联考,统一命题和阅卷。
至此,全国80所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中,已有33所加入到联考行列。
网盟到底为了什么?
高校自主招生在中国实行了将近10年,高校抱团联合招生也有迹可循。
2009年,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宣布根据自己一样的特征组成5校联考。与之对应,北京大学去年实行中学校长推荐制,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大学联手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到今年,高校“结盟”联考愈演愈烈。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郑若玲觉得,各校单独进行的自主考试本钱巨大,也会给考生带来经济与身心等方面的沉重负担。出于节省考试本钱、便捷考生考试与选择、提升考试效率等考虑,近年来出现的自主招生高校网盟并不意料之外。而愈加多的高校加入自主招生网盟,本身也证明了联考的优势。
然而,某门户网站的调查显示,在3000多名参与投票的网民中,觉得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实为名校间的高考考试生源掐尖儿战的,有53.9%;觉得减轻考生负担、减少考生应考本钱的,仅占15.7%。
有专家觉得,无论是“北约”还是“华约”,网盟的目的只不过为了招生,并没形成良性的人才角逐。现在,高校纷纷自结网盟,为的就是通过集团化操作和垄断的方法,瓜分出色生源。
联考减轻了考生负担?
为何要“结盟”?“华约”、“北约”都强调为了减轻考生负担。但质疑的声音立刻出现:联考是不是真的减轻了考生负担?是否会演变成叠加的另一次“高考考试”?
郑若玲觉得,从整体上讲,联考有益于提升考试选拔的效率。由于每一个网盟内部成员都是种类、层次较为一样的高校,在招生对象的层次和水平等方面的需要也会比较接近。
联考确实降低了考生赶场的次数。但另一问题随之产生:伴随各种网盟的增多,考生在有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难取舍的纠结和焦虑。近日就有高中三年级学生说道:“华约”、“北约”的考试我都想参加,负担再重也认了。
11月底,“华约”、“北约”公布了统一初试时间,分别是2011年2月19日和20日,错开一天。另外两个网盟也预计在2月中下旬进行初试,表示会错开时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坦言,即便时间不撞车,但考试时间太集中,学生负担也势必加重。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自主招生设计的初衷是在高考考试以外开辟一条新的渠道和途径,不会成为新的小高考考试。
师生父母如何看?
12月,各大高校自主招生在线报名工作蓬勃发展地展开了。不少高中都收到高校的来函,邀请推荐学生参加自主招生。
安徽一所示范高中高三组组长倪老师介绍说:“学校还要再统筹安排一下,会依据之前几次联考的成绩,决定具体推荐什么学生去参加什么学校的自招。大家在决定前不会告知学生,以免影响学生高考考试复习,也不期望学生投入过多精力在自招上。”
而现在,市场上各种自主招生考试的辅导书正火热销售,辅导班信息也比比皆是。
严先生从8月就开始为儿子小涛收罗各种“宝典”。面对一大摞厚厚的书本,小涛感觉快喘不过气了,只期望快点结束。除此之外,严先生还在考虑给儿子请个家教。
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觉得:“单纯地针对自主招生做复习和筹备毫无意义,也不可能。”有专家还提出,用应试的办法筹备自主招生考试,事实上已经背离了这一考试的初衷。
“不管如何,最后还是要看高考考试成绩。”去年参加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失利、最后考入南京大学的王同学说:“即使自主招生考试通过了,高考考试成绩过不了也是白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