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学会儿童情绪失去控制的两种表现

   日期:2024-10-24     来源:www.sccdkb.com    浏览:570    
文章简介:之前看到一个故事:欢欢是一个4岁的孩子,在婴幼儿园读中班,脾气极差,情绪很不稳定,而且毫无克制能力,在婴幼儿园受了一点点委屈,转眼就在家撒泼。哭滚打闹,弄得欢欢的爹妈一点方法都没。

之前看到一个故事:
欢欢是一个4岁的孩子,在婴幼儿园读中班,脾气极差,情绪很不稳定,而且毫无克制能力,在婴幼儿园受了一点点委屈,转眼就在家撒泼。哭滚打闹,弄得欢欢的爹妈一点方法都没。
有一次,欢欢和婴幼儿园的小朋友争一包糖果,其实本来是欢欢无理,要去抢,老师决定把糖果给另外一个小朋友。
欢欢当即哇哇大哭,躺在地上打滚,甚至恶意谩骂那个拿了糖果的小朋友:小气鬼!你就是个小气鬼!再也不和你玩了!
回到家之后,各种打闹,吃饭也耍小性子,一气之下把汤碗都打翻,哇哇大哭起来。
欢欢的爸爸妈妈惊惶失措,打吧,这小的孩子不忍心,说理,这么小的孩子如何听得进来,好吧,那就骂,即使是骂,也不敢骂得太狠。
欢欢,你不可以如此!
欢欢,你如此是错误的!
欢欢,你再如此,母亲要打你了!
没用,欢欢还是哭闹。
儿童心理学家赵晓曦女性说:这是典型的幼童情绪失去控制。
幼童情绪失去控制,除去孩子肆意爆发负面情绪以外,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压住,过分压住。
知乎上有一个母亲说,她的孩子仿佛特别懂事,不管啥事,都自己压在心里,开心的,不开心的,都不喜欢跟其他人推荐,在学校受委屈,考试成绩不好,和小朋友闹别扭了,这类事,孩子从来没和她说过。
一般假如情绪不好,回家就不吃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整晚都不说话,也不出来,第二天默默去上学。
最紧急的一次,女儿放学回家路上,被几个小恶霸欺负了,被煽了几个耳光,钱也被抢了,孩子也还是一声不吭,也没哭。
后来这位母亲是从老师那里得知事件状况的,顿时吓傻了。
这么大的事情,孩子如何也没告诉我啊?
这孩子也太沉得下心了啊!
母亲在知乎上询问:
孩子如此,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不好!知名心理学家许映花说,过分压制和过分发泄,都是情绪失去控制。
是啊,都被抢钱和暴力对待了,孩子还是压制,还是不想吭声,这已经不单单是管理情绪的问题了,这是心理疾病。
赵晓曦老师在一篇研究中指出:绝大多数孩子在有了负面情绪之后,一般会有两种表现:
第一是,随便发泄出来,伤害其他人,最后致使其他人对自己产生排斥,以牺牲人际关系为代价;
第二是,用生命力来压抑情绪,克制自己,把坏心情憋在心里,直接致使我们的成长和学习遭到干扰。
欢欢是第一种,稍微有点不开心,就发泄出来,不考虑情绪发泄带来的后果,不管自己这么随便的哭喊打闹,会给爸爸妈妈、老师包含我们的朋友带来什么后果,只管自己,发泄出来,就算明天全世界都离我而去,也不管。
另外一位孩子是第二种。
但这不是情绪管理,这是用我们的生命力在强硬的压制,情绪没办法疏导,憋在心里,不紧急的话,孩子将来也会活得非常憋屈;紧急的话,就是抑郁症。
心理学家武志红过去碰到一个咨询案例,孩子是抑郁症,同时也是爸爸妈妈口中的乖孩子。
特别懂事,非常乖,基本上不需要大家操心,但碰到事情也不和大家说,再坏的事情也不说,憋在心里。
慢慢地,情绪憋在心里久了,孩子变得内向、沉闷,变得愈加不喜欢说话,直到有一次,大家看到他的日记里有自杀之类的话,才了解,这是抑郁症的征兆有哪些。
多数爸爸妈妈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都做错了。
婴幼儿说曾做过一个问卷调查。
问题是:当孩子伤心时,你会如何做。
一大半的爸爸妈妈说:买点美味的哄哄就好了。
另外一些爸爸妈妈说:没事儿,让他回房间,自己想通了就好了。


甚至还有爸爸妈妈用恐吓,来阻止孩子哭闹。
知乎心理学专家喵猫女性总结这类办法为:
1.交换
用一种开心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忽略那些伤心的事情。
2.无视
像不关我们的事情一样,让孩子自己解决。
3.惩罚
恐吓孩子,阻止他哭闹。
但这类渠道都是指在表面上让孩子暂时不哭闹,并没让孩子了解怎么样管理我们的情绪。
喵猫讲了一个例子:
你的孩子由于被老师批评了,非常伤心,哭闹不已,你心疼,于是带孩子出去玩,吃美味的,孩子暂时忘记了这回事儿,笑得非常高兴。
但孩子没意识到自己为何会遭到老师批评,遭到批评之后要如何解决,怎么样改正?
那样,当他再犯同样的错误,被老师批评,一样会再哭闹。
在这个事情里,要紧的不是让孩子高兴,是要让他掌握情绪管理。
意大利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觉得:
儿童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有肯定的敏锐期,这种敏锐时期与成长现象密切有关,并和肯定的年龄相适应。
正是因为这种敏锐性,孩子会对某些平时的事情反应过度。比如,我们的玩具丢了,或许在爸爸妈妈看来,不算个事儿,但在孩子看来,是个天大的事情。
爸爸妈妈教育孩子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第二,爸爸妈妈需要要了解,情绪有好有坏,不要拒绝忽略坏情绪,要面对孩子的坏情绪。
一个孩子的玩具被抢走了,孩子非常生气,直接给人家一巴掌,还不道歉。
有些父母或许把关注点放在孩子暴力伤人上面,于是打骂孩子,但他忽视了,孩子是由于玩具被抢了,才很生气。
更要紧的是,玩具对于孩子的重要程度,不亚于一辆车对于你的重要程度。
试想,你的爱车让人划破了,你是否会生气?
那样,怎么样教育孩子管理我们的情绪?
在这个案例中,正确的做法是:
第一步:知道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生气是什么原因;
第二步: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并表示,理解他生气是什么原因;
第三步:告诉孩子,即便生气,也不可以打人;
第四步:亲自示范处置这种冲突的做法。
非常重要的是前面两步,由于那是处置情绪,后面才是处置事情。
对于爸爸妈妈而言,处置孩子的情绪,比处置事情愈加要紧。当你接纳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想配合你。
而处置好孩子的情绪,就需要爸爸妈妈做好倾听者和理解者的角色,帮助孩子把坏情绪疏导出来,再进行教育,如此的做法,才会让孩子获得成长。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