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溶解度 教材

   日期:2024-10-25     来源:www.ydg4.com    浏览:727    
文章简介:溶解度 教材(三)1、教学目的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知道溶解度和溶解性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溶解度 教材(三)
1、教学目的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知道溶解度和溶解性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训练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3.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原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教学办法 
边讲边实验。
 
3、教学用品 
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滴管、饱和硝酸钾和硝酸铵溶液、投影仪。 

4、教学过程 
师:上一节课大家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通过实验,在肯定条件下制得了硝酸钾和硝酸铵的饱和溶液。目前请大伙考虑:怎么样使肯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具体地说:通过什么办法,可以使在肯定条件下未溶解的硝酸钾和硝酸铵继续溶解?大伙先进行讨论,然后,大家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不时地参加学生间的议论]
师:目前请同学们提源于己的建议。
生甲:可以采取增加溶剂的办法,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请你具体地说明操作步骤。
生甲:向硝酸钾和硝酸铵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察看试管中剩余的固体是不是溶解。假如不溶解,再加入少量水,继续振荡试管,直到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为止。师:这个办法是不是可行,大家可以尝试一下。除去增加溶剂以外,还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生丙:可以用加热的办法尝试一下。给试管里的饱和溶液加热,察看试管里剩余的固体是不是溶解。假如溶解,饱和溶液就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师:应该如何操作?
生丙:用试管夹夹持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加热,然后加热液体。察看试管里的固体是不是溶解。假如固体溶解了,就停止加热。
师:非常不错。下面按大伙提出的实验办法,进行实验。可以对两种饱和溶液中,一种加入少量的水,另一种进行加热。实验中,注意滴加液体和加热试管里的液体的操作办法。目前,先检查仪器、药品,然后开始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大约5min实验结束]
师:停止实验操作。同学们察看到什么现象,说明那些问题?
生乙:向盛有硝酸铵饱和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原来试管里剩余的固体又继续溶解了。说明增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丁:大家是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原来试管里未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增加溶剂,也可以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用加热的办法,有哪些现象,说明那些问题?
生戊:给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试管加热,不久,试管里剩余的固体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加热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应该说是“加热”还是“升高温度”?
生戊:是升高温度,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对。加热是操作办法,升高温度是加热的结果。升高温度才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那样,给硝酸铵饱和溶液加热,有哪些现象,说明那些问题?
生辛:和加热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现象相同。说明升高温度也能使硝酸铵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好。大伙的实验结论是一致的。实验说明,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可以使肯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那样,大伙设想一下,假如把加入到上面饱和溶液中的水分蒸发掉,或者使较高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减少到原来的温度,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己:又会变成饱和溶液。
师:这是结论。你依据什么现象得出这个结论?
生己:试管中又会有固体物质析出。
师:对。也就是说,假如将不饱和溶液降温或降低溶剂,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可表示如下:[教师边讲边板书如下内容]

因此,只有指明在“肯定温度”和“适量的溶剂里”,“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切的意思。
实验证明,各种固体物质,比如硝酸钾、硝酸铵、食盐等,在相同的条件下,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水平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各种固体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的能力各不相同。假如大家要用确切的数值来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的能力,需要规定什么条件呢?
生甲:要指出是哪种溶剂,还要规定在适量的溶剂中。
生壬:要在肯定的温度下。
师:还应该拥有哪些条件?
生丙:还需要使溶液达到饱和。
师:大伙回答得非常正确。科学上就是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溶解度是如此规定的:[教师边讲边板书]“在肯定的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况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假如不指明是哪种溶剂,一般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书,查阅用实验的办法测出的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学生查阅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师:大伙查一下,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是多少?
生[齐]:31.6。
师:用什么单位表示?
生[齐]:用“克”表示。
师: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义?
生甲:表示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师:他回答得是不是准确?
生丙:应该说:在20℃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况时,硝酸钾能溶解31.6g
师:正确。溶液的状况只可以用“饱和”或“不饱和”来描述,而不可以用溶解溶质的“多少”来表示。溶解度的定义包括以下四个要点,即“肯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况”和“溶质的克数”缺一不可。
  下面,依据溶解度的定义,判断下列说法是不是正确,并说明理由。[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写在胶片上的下列复习资料]
  20℃时,10g食盐可以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20℃时,10g食盐溶解在水里制成了饱和溶液,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20℃时,20g某物质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g。
  20℃时,碳酸钙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时能溶解0.0013g。所以,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
[教师提问以上各题,学生都能指出1~3题中的错误。尤其是第题。学生觉得,既然某物质全部溶解于100g水中,没剩余的固体物质,溶液就不是饱和状况。所以,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不是20g]
师:今天,大家通过实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不只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外面条件的影响。为了确切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应用溶解度的定义。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不同,又有联系。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一般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定义表示。溶解度是根据大家规定的规范,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肯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最大水平。溶解性和溶解度有肯定的联系。溶解度在肯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比如,一般把在室温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
课后,请大伙做完作业之后,考虑下面的问题。
【板书考虑题】
如何测定室温下硝酸钾的溶解度?

2066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