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如此逗孩子到底有多可怕?

   日期:2024-12-11     来源:www.zhongyugd.com    浏览:539    
文章简介:在匈牙利著名教育家科达伊那里,有一句传家格言:最大的恶,是偷走孩子的灵魂。孩子的灵魂是如何被偷走的呢?有时,它只来自于大人一个不经意的玩笑。

在匈牙利著名教育家科达伊那里,有一句传家格言:最大的恶,是偷走孩子的灵魂。孩子的灵魂是如何被偷走的呢?有时,它只来自于大人一个不经意的玩笑。

三天前,我在饭店吃饭,身旁坐着一桌携带孩子的家人。

那位母亲抱着怀里的弟弟正在一口一口地喂饭,不多时,稍大点的女生也求着要母亲抱抱,哀求之下,母亲看着仿佛不忍心拒绝她,刚想要伸手,却被父亲拒绝了。为此,孩子受了委屈便嚎啕大哭起来。为了哄孩子,孩子的奶奶急着将她抱到旁边,劝道:“假如你还哭,将来大家都不疼你了。目前父母有弟弟了,再哭就把你送人……”

这一句,让前一秒还哭得声嘶力竭的孩子日渐止住了哭泣。孩子眨巴着两眼,努力控制泪水,乖乖跟奶奶回到座位,再不敢吭声……

大家都不了解

那样一个玩笑在孩子心里留下了多大的伤

在我小的时候,不少长辈为了吓唬孩子,最容易见到的逗法是“你不是你妈亲生的”。他们不是说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就是说你是被洪水冲来的。言下之意——你叛逆,就把你送回去。

我也曾被如此逗过,不过我是第三种状况,他们说我是那个满脸胡子收破烂的大叔送给我妈的。所以,每次收破烂的铃铛响起,他们就吓唬我说大叔要用麻袋将我抓回去。有一回上学路上,远远看见他,我赶忙往家逃,躲在床底下,一整天没敢外出。

目前想来,这多少有点可笑。但在当时我是真的感觉非常害怕,我常常晚上躲在被子里偷偷的抽泣,也愈加不快乐……大家都不了解,那样一个玩笑在一个孩子的心里留下了多大的伤。

就算在最亲的人面前,也绝不退让一分

到了现在,我发现不少大人仍喜欢用这个“千年老梗”去逗孩子。当孩子被逗得信以为真,哭得一发不可收,大人脸上便会涌现一种莫名的舒坦感。

这是他们喜欢并亲近孩子的一种方法吗?是的。他们说,要不是看在你孩子可爱的份上,哪个要去逗他?他们说,我就这么一说,你当妈的那样较真,至于嘛……当孩子被逗得不知所措,大家明知这种愚弄会对孩子导致负面影响,但碍于面子,总是忍气吞声,算了。是啊,人,都撕不开面子。但也正是这种态度, 让大家的孩子被这类“玩笑话”深深的伤害着。

朋友宋小时候,邻居常当着她妈的面开玩笑,说她是从山里头捡来的,她妈也只不过在旁边笑着,默不说话。直到有一天,她和姐姐为了一点事情争吵,姐姐突然大声训斥她:“滚回你的山里去,你不是大家家的人,我才没你如此的妹妹……”那一次,宋是真的伤心了,在快天亮时写了张告别的字条,离家出走。庆幸的是,宋后来在半路被警察领回了家。她到今天仍记得,她妈从警察手里抱过她时,哭得背过气去的样子。

由于自己童年的那些历程和教训,在宋有了孩子后,开始把“防人”视为自己养儿的准绳之一。就算在最亲的人面前,他也绝不退让一分。

我想起一年前我到宋家做客的那天,宋的一位远房舅舅如此逗她四岁的儿子:“你要听话,你叛逆,晚上你母亲会等你睡着后,就把你偷偷丢了,丢给路边或河里,喂给大狗大口大口吃掉!”说实话,这种逻辑,换了给大人听,也会被吓得凉透脊骨,但那位舅舅却由于孩子被吓到抿嘴要哭,得意不已。

宋把儿子抱到怀里,安慰说:“你是母亲的宝贝,母亲爱你,母亲不会扔掉你。舅舅由于首次到大家家,他不是存心撒谎要骗你的。你原谅舅舅,告诉舅舅,大家要诚实做人,下次别开如此的玩笑了,怎么样?”这个四岁的孩子于是走到那位尴尬的舅舅跟前,说:“舅舅,大家要诚实做人,下次别如此了,怎么样?”

所有些孩子都是美好的,大家也是美好的

心理学家诺尔蒂说:“假如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掌握指责;假如儿童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掌握内疚;假如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掌握自爱;假如儿童生活在坦诚的环境中,他会在这个世界上探寻到最好的爱。”孩子幼年时所接触到的,足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从“你是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到“你叛逆,母亲就不要你了”……那些年,大家被逗的那些事,仍历历在目。而今天,像如此戏弄、吓唬孩子,将孩子子受怕、受伤当笑话的恶趣之事仍不在少数。攀枝花2岁男宝宝被灌酒后中毒死亡、广西2岁男生被灌酒后变痴呆,2015年这类悲剧的发生更是和一个“逗”字有关。

大家,与大家身边的人,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甄别其中的对错,回避这类言行对孩子导致的消极影响,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守护好孩子那个至诚至真的灵魂,这是每个为人爸爸妈妈者应当而且应分的责任。履行这份责任,能收获孩子的美好,也能收获大家我们的美好。

请对孩子用心一点,再用心一点——给这个一生下来就选择你的灵魂,一个信任你和追随你的原因。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