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伴随高考考试英语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和海量守在学校外面等待接孩子的父母一样,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大家了解,孩子的高中生活结束了,留给大家的,只不过几年来和孩子一块奔跑的足迹。
求学路多坎坷
孩子的初中是在县里一所走读学校度过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基本维持在年级前列。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一位当地的父母那里得到了衡中负责大家县的招生老师的电话。
抱着尝试一下的态度给招生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没想到还真看到了期望。历经很多周折之后,孩子终于达成了进入衡中学习的梦想!
8月17日,是衡中开学的日子。从教室领了生活用品,到宿舍给孩子铺好被褥,又送孩子进了教室。
等大家离开学校再到格物楼想和孩子告别时,孩子已经坐在教室里第一排,拿出一本书在看了,从门外喊了几声,孩子没回话,大家眼里噙着泪水飞速下楼。
孩子长大了,是该放下的时候了。
孩子到衡中后,天天都期待着他的电话。周末,我专程携带望远镜去学校围墙外观看孩子们军训,遗憾的是孩子的班级在里面练习,没看到我们的孩子,但了解孩子就在其中,心里也是暖乎乎的。
毕竟是首次离开大家这么长的时间,孩子到家一见到母亲就哭了。然后就向大家讲述在学校的生活,一顿晚饭吃了一个多小时。返校的时候,孩子把家每一个房间都转了一圈,眼角红红的,大家什么也不说,只不过默默的和孩子一块下楼乘车去衡水。
当孩子进入校门离开大家视线的时候,我双眼顿时湿润了。
为了不影响孩子,从此大家不刻意去衡中。孩子也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每次返校都尽可能提前,家已经变为身心的加油站了。
有一次晚饭后,孩子打回电话说又发烧了,问吃药了没,说吃了好几天了,让他赶快去医务室输液。然后大家直奔衡水,给班主任打电话进入校园,孩子正在医务室一边输液一边看书,医务室里好几个孩子都是这样。看了真叫人心疼。
相对于成绩来讲,身体好才是第一位。
文理抉择,尊重孩子兴趣
高中一年级的首次周测,孩子班内排名到了60多,孩子在电话里就哭了,大家快点鼓励,并和班主任联系,让老师给予关注。因为老师上课不可以接电话,大家和老师联系都用短信的方法,短信发给什么老师,当天准能收到回复,这让大家的心理暖暖的。
一调考试出分的晚上,孩子睡觉后,大家坐在电脑旁,不停的刷新,直到分数出来,比大家想像的要好不少。还没开心够,朋友一盆冷水泼了过来,说孩子暑假上预习班了,这个成绩并不十分真实,弄得大家非常是紧张。
为了增强孩子对奥赛的兴趣,学校让孩子们自主选择上奥赛课,孩子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物,听了几节课,明显跟不上步伐,果断退出。事实证明,奥赛真的是有天分的孩子的天下,成功者也只不过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尽管目前取消了保送和加分,但奥赛在自主招生中的优势让不少孩子和父母跃跃欲试。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分班的时候,学校放假让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商量。当时按文科排名他的成绩比较靠前,孩子喜欢地理和生物,而这两科分属文理,在纠结了几个小时后大家最后选择了理科。高考考试改革实行新政后,这个问题就不需要考虑了。
尽管孩子其他理科成绩不是非常理想,分班时那些成绩远不如我孩子的学生在文科班里叱嗟风云,但孩子对生物的兴趣更浓了,再加上近几年文科生录取比率连年减少,也算选对了学科,毕竟一辈子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才是最大的快乐。
不过分重视孩子考试成绩
到衡中的最重要任务是学习。
升入高中二年级后,孩子依然是那样努力,但成绩却不再稳定,各地的学霸纷纷显出超强的实力。有一段时间,看到同学们一个又一个超越自己,孩子陷入了彷徨,甚至怀疑衡中的模式到底合适不合适自己。
一路走来,孩子的学习成绩起起落落,学号也在在单位数和双位数之间不停的转换。记得刚去衡中那会我给孩子目的是年级前500名,只须一超越200就和任课老师联系。
到高中三年级下学期孩子一调考了年级700名后反而愈加淡定了,甚至好几次调查考试后连成绩都不再查看,只不过叮嘱孩子把每次考试作为查漏补缺的机会。
高中时光增长的不止是常识
来到衡中,孩子脱离开爸爸妈妈的呵护,掌握了独立,掌握了与人相处,掌握了团结协作,掌握了包容互助。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知道了照顾自己、关爱同学、体贴爸爸妈妈。
高中一年级40公里远足,被衡中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一路走下来,不止是毅力的考验,更让孩子们领略了团队精神,树立了不服输的理念。作为父母,大家在宿营地为孩子们加油鼓劲,并和好几位父母一块陪孩子走完了返程,也深深的被孩子的坚强毅力所感动。
高中二年级成人礼活动,虽然只不过一种形式,但对孩子的影响深远重大,当我把孩子从婴幼儿园到初中的老师写给他的明信片交到孩子手里时,孩子激动地哭了,我想孩子的热泪中满怀的是感恩和责任。
坚定信念,掌握承担
本来想孩子去年一定能走进大学的校门,没想到大家最后选择了复读。高考考试第一天,孩子下午考完数学打来电话,电话里情绪低落,原来第一场语文作文没写够字数,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没想到第二天理综更是没做完,两道半化学题把孩子挡在了名牌大学外面。成绩出来,果不其然。在经过了多次的家庭会议之后,大家选择了重返衡中。
7月2日下午大家把孩子送回了东校区,当时学校已经开学正在军训,当孩子换上新一级校服走进教室的时候。我和老婆都禁不住留下了泪水。
大家了解,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一年的复读时光里,大家全家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重压,孩子有眼泪,也有欢笑;学习愈加努力,成绩愈加稳定,性格愈加开朗,最为要紧的是信念一直未变!
2019年6月,是葡萄成熟的时候了。
我的建议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之后,孩子被一所“985”高校的心仪专业录取。再过一个月,孩子就要离开大家,开启他的大学之旅。
在这里有几个方面感悟与广大伙长推荐,期望能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第1、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
在很多人眼里,初中的尖子生到了衡中就能考个北大清华,事实上,衡中汇集了那样多的出色生源,清北交复在河北就那样点招生名额,高考考试又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哪儿有那样容易。
在衡中,大家目睹了不少大神最后都与清北失之交臂,并非他们不拥有这个实力,而是运势差一点罢了。况且,衡中100多名的清北生中非常大一部分是保送生、自招生、国防生、小语种、农村专项计划、定向生、艺术生、医学部等,真的靠实考分进线的还不到一半。
在我的眼里,能走个“211”就值得庆祝。
全省40多万的考生,能考进前一万名,本身就非常出色了。
意味着你在高考考试这个把青年分类的考试中获得了胜利,已经飞出了河北。清北交复对大多数孩子来讲,可以作为理想,可以作为最后的奋斗目的。
清北生的学习技巧和经验可以借鉴,但不可复制,合适我们的才是最好的。
第2、要慎重选择复读
选择复读的孩子,无外乎两种状况,一种是高考考试失误,没考出真实的成绩;另一种是考出了我们的水平,但想走更好的学校。
在主观意识上,又分为自己要复读、被父母逼着去复读。在复读目的上,又分为非大名牌不上、非“211”不上、非本科不上等等。
在我看来,失误的孩子,不要犹豫,赶快回衡中的奋进楼,是父母想在身边再留你一年,你的大学在明年等你。
被父母逼着去复读的,先要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复读的要紧意义再去吧,没主观能动性成效不会好。
非名牌院校不上的孩子还是走吧,一年的青春时光非常宝贵,况且高考考试真的不确定,说没重压是假的,像于萧那样具备强大内心复读两年考取状元的孩子毕竟是个例。
今年就有去年考上北理的孩子今年录了北航、去年录了中山今年走了天大的孩子,并没多大进步。更让人惋惜的还有去年过了本一今年连本一线都没到的。
大学里不停步,相信你的梦想肯定能达成。
非“211”不上的孩子我挺你,努力一把,可能你的命就因你的选择而改变。现在院校歧视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会长期存在。“211”高校真的是就业门槛。
有一个老乡,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毕业,本科河北医科大,毕业后去了唐山工人医院。问其为什么不留北京,她说只由于河北医科大不是“211”,人家不要,就连省里的大医院都不要,她的同学本科郑州大学,留在了北京。
出身真的要紧,在有时候,用人单位更重视的是你的第一学历。
非本科不上的孩子,机会是你争取的,努力一年不后悔!假如你不相信,去看看衡中的录取结果,以4打头的班级的孩子都是复读生
3、要冷静地考试报名志愿
不少考生不舍得扔分,根据上年度最低位次考试报名,致使被调剂的职员增多。事实上,好多高校的优势专业如东南大学的建筑、中山大学的医学都要高出提档线几十分。
现在大多数高校在转专业上规定严格,仅限前10%-20%的学生申请,从而致使了不可以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甚至有些学生无奈选择退学复读。
因此建议考生在选名校还是选专业上要兼顾,以免遗憾。考试报名志愿时冲一冲必须要慎重考虑,即使你冲上去也是其他人不报的劣势专业,爱不爱更容不能你选择。
对于人大、复旦今年在某省本一线提档的案例只能当作传奇。我到今天想不知道,哪个家的孩子那样会掐算,刚到本一线就敢报大名校,还只对人大、复旦情有独钟。
同时,提醒父母,尤其是农村考生父母,必须要好好阅读招生计划的说明页,有些父母报完志愿才了解还有地方农村专项。除此之外,因为地域的关系,北京、天津的高校历来是河北河南等考生考试报名的热门,分数线超高,假如分数不占优势,尽可能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