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不少人都觉得隔代抚养的孩子娇纵、任性,觉得隔代抚养的成效弊大于利,更有人全盘否定隔代抚养。但心理专家觉得,隔代抚养 只不过一个过渡时期,到底怎么样,不可以以偏概全。
只须大家注意方法办法,隔代抚养也可以一举三得,让爸爸妈妈轻松,孩子有长进,老人有所寄托,成为特点教育。本期《成长周刊》就和读者交流怎么样让隔代抚培养为特点教育的话题。
[网友激辩]隔代抚养好坏一直存在争议
支持方:爷爷奶奶夸孩子有方
虽然是少数,还是有一些父母对隔代抚养表示认同。
网友迟桂花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她女儿出生后,孩子的奶奶就主动担起了照看孙女的重任。奶奶是大夫,经验丰富,孩子从小极少生病。奶奶的几个子女都比较孝顺,常常回来看看爸爸妈妈,家一直非常热闹,孩子耳濡目染对长辈也了解尊敬。
不过,迟桂花在心里还是有个界限的,生活方面的问题由孩子奶奶做主,孩子的早教她则亲力亲为。如此的默契分工,喜欢热闹的奶奶照顾孙女乐此不疲,迟桂花也省了不少心。
网友墨鼠9911和lili也觉得,有不少有常识、修养好、生活阅历丰富的老人对孙辈的教育也非常成功。如此的隔代抚养可能比爸爸妈妈自己带还要好。比起争论孰是孰非,上下辈之间的交流对于带好孩子可能更要紧。
金东区含香中心学校的老师陈鸾英觉得,爷爷奶奶只能宠坏孙子的说法是不对的。爷爷奶奶比爸爸妈妈更常常夸孩子,给他们充分的选择和自我表现空间,对他们一直有求必应,做什么都由着他们的性子,恰恰是这种放纵能够帮助孩子创造力的进步。
而爸爸妈妈的严格需要和动辄惩罚的严厉教育办法反而会抹杀了孩子的天分。
反他们:隔代亲成为爸爸妈妈心头之痛
年轻爸爸妈妈把孩子托付给祖辈照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缘由:工作太忙,无暇照顾孩子;因离婚、丧偶、再婚或夫妻两地分居,住房紧张;出国工作或到外地工作;民工夫妻双双外出打工;怕辛苦,年轻爸爸妈妈无经验或期望保留两个人的世界;祖辈主动需要抚养孩子,为年轻爸爸妈妈分忧。
看来,在自己没能力或精力的状况下,将学龄前孩子交给祖辈照看是年轻爸爸妈妈最现实的选择。
站在反方阵营里的网友父母占了大部分,网友父母的部分看法非常有代表性。
网友南齐觉得:大家这代人和爸爸妈妈在文化和观念上就存在偏差,他们与大家的子女偏差就更大了,隔代抚养会使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大优惠扣。
网友酸风则担心,孩子具备模仿的天性,由老人抚养的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老人的一些习性,譬如动作慢,做事缩手缩脚。
网友米了对此有同感,她说,老人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处事待人、探索新鲜事物都缺少了积极主动性,直接影响了下一代的性格特点形成,万万不可以诱导孩子老年化。
老人易重养轻教,老人的过分娇纵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而老人对孩子过分保护,也会扼制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增加孩子的依靠性,使孩子变得愈加娇气,胆小如鼠。
身为婴幼儿园老师的江南玉说,班上就有如此一个孩子,上中班之前,孩子的奶奶几乎天天中午都要来婴幼儿园,先是躲在门口看孙子吃饭,后来干脆强行进教室给孩子喂饭。
在老师的坚持下,后来孩子的奶奶终于不来婴幼儿园照顾孙子了,但那孩子在班上还是不太合群,胆小孤僻,动手能力差,在同伴面前看上去有的自卑。
还有不少网友担忧的是,长期地让祖辈带养孩子,孩子更喜欢依靠老人,而在感情上与亲生爸爸妈妈疏远,导致亲子隔阂。刘女性就说,她女儿上婴幼儿园前大多数时间都住在奶奶家,因此在孩子的眼里,最亲的是奶奶。
假如自己与孩子的奶奶建议不合,孩子一定站在奶奶一边,一旦孩子叛逆挨几句责骂,就会向奶奶告状,使她管教孩子愈加困难。从江西来金华打工的小李夫妇也有同样的烦恼,他们夫妇在外打工,9岁的儿子与爷爷奶奶在一块生活,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
夫妇两个一年最多回家探亲两次,儿子与他们生分得非常,除去在电话里叫声父母,见了面反倒像陌生人,话都不愿说,夫妇两个为了与儿子培养感情还要挖空心思套近乎。因为隔代抚养而致使隔代亲的现象成为不少年轻爸爸妈妈心头之痛。
[专家看法]隔代教育要讲究现代意识
不管赞成还是反对,隔代抚养是当代社会没办法回避的国情。相对于年轻爸爸妈妈来讲,老人有着较多的婴幼儿教育经验和耐心,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只须注意更新生活、教育观念和办法,隔代抚养也可以一举三得,让爸爸妈妈轻松,孩子有长进,老人有所寄托,成为特点教育。
心理学专家指出,有很多常识层次高、修养好、生活阅历丰富的老人,他们对孙子、孙女的教育也是很成功的。孩子更容易同意爷爷、奶奶慈祥的爱,老人的充足时间和对孩子的耐心是对爸爸妈妈的一种弥补。
孩子的爸爸妈妈面对现实日常的种种矛盾应该掌握调节,应该鼓励老人、加大对孩子的教育,并通过交流与老人相互形成合力和一同的教育观,形成更符合年代的新的隔代教育,三代人的和睦关系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项好教育。
若是那些教育程度不够的老人,可以考虑由有关部门开设一些隔代教育培训机构,教一些现代化的教育办法,让隔代教育成为一种中国特点,达成三代同赢的现代化家庭教育模式。
[示范办法]好方法能够帮助隔代抚养
针对隔代抚养中的一些问题,心理学专家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情景1、
奶奶:多抱抱孩子,他更容易入睡,也非常乖;孩子睡前闹,给他颗糖就好了。
致使结果:孩子只有在抱着时才容易睡着;孩子总要含着糖才能睡着,容易患龋齿。
解决方法:爸爸妈妈尽量参与婴幼儿教育,以科学的婴幼儿教育观念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入睡前要把他平放在床上,大人可在身边伴随,注意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让孩子自然入睡。爸爸妈妈工作实在非常忙,可以让祖爸爸妈妈多看一些婴幼儿教育方面的书本,并参加婴幼儿教育培训。
情景2、
孩子:我要喝水。
奶奶:好宝贝,杯子放那样高,你拿不到。来,奶奶助你倒水,太烫了,我再吹一下,别碰杯子,奶奶喂你。
致使结果:孩子依靠性强,不想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且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其他人。
解决方法:爸爸妈妈积极参与到对孩子的教会中,设置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升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母亲告诉孩子杯子放在柜子上,让他一个人去取。先教会孩子掌握倒凉开水,并准时给予鼓励。
在母亲的练习下,孩子非常有收获感,不但掌握取杯子喝水,还能为母亲倒水喝,奶奶也能自然地同意这个结果。
情景3、
孩子:姥姥,电视上的孩子都在玩小汽车,你陪我到公园里去玩小汽车怎么样。
姥姥:别吵,姥姥要睡觉,你一个人在屋里玩吧。
解决方法:爸爸妈妈下班后尽可能带孩子到室外玩,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激起孩子的活力,不断给予孩子语言和智商上的良性刺激,引导孩子去探索外部世界,培养他们广阔的视线和好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