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补习行业浸淫了20年的老师大张旗鼓“反补习”,即便有人说他“哗众取宠”,大家听听如此的声音也无妨。所谓“重申知识”,在将应试教育推向高峰的过程中,大家应该尽可能降低无意间充当“帮凶”的几率。
基本上,我是不太同意学生去补习的。
你可能非常讶异,一个在补习行业做了近20年的老师居然说出如此的话。一般父母送孩子来补习班,只期望看到一个目的——成绩提高。加上父母对于各样学科的内容,不如补习班老师那样有把握,不太干涉补习班教学的过程,只以学校考试的结果来定论……他们最期望补习班带给孩子的,就是“填鸭式教学”。
我不不承认给公式、套解法,是现在能帮孩子最快得分的方法,但,这也是抹杀考虑和创造力的效果最好的方法!
▋被父母投诉:不套用公式就是费时!
刚考上台湾大学习数学研究所的时候,我在一间知名的补习班讲课。我当时教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帮助他们通过当地中学资优班的入学考试。资优班入学考试对于普通的学生而言,有相当困难程度,所以需要提前预备,这是可以理解的。
由于我一直觉得“数学的根基在于理解,而非公式或解法”,为了防止让学生学习太多他们不理解的公式,我宁愿绕“远路”,用很多解说帮助学生了解。常常不借用具体公式,而用其他办法,解出题目的答案。
最初的时候,学生非常不适应。由于他们之前的老师——一位电机系的大学生,上课都先把公式抄在黑板上,教学生套公式、得正确答案。学生呢,也只须简单的策略,有明确的公式套,基本上是不求甚解的。到后面,他们都了解该如何得到正确答案,却不了解为何要用这种解法!
一下子切换到我的课堂时,他们吓一跳,一直期待有公式的出现,却一直没看到简单的公式。每一题都要花时间想,这对于他们这群想要考资优班的学生而言,是很“费时”的!
这时,不少父母也发现了:
“为何孩子的课本上,没看到任何公式?是否这个老师在混啊?肯定是没认真教,才会连公式都不给学生!”
“上数学课如何可能连一点公式也没!能不能提醒老师认真一点?”
最后,主任也只得约谈我。我表明我的理念,并说我会坚持如此的教法。主任无奈,就需要我把课内的数学交给他,由他来上,我只须继续负责其中比较难的考试试题部分……
▋让学生记理解不了的公式,是在不断强化“数学非常难”
一般我下课后,都不会立刻离开,而是稍微留下来,认识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除去解答一些学生的问题以外,更是从和他们的互动当中,知道、修正我们的教学方法。
有一天,一个学生特意留下来,对我说,“老师,你最初教大家的时候,我都听不懂,由于没公式可以代。但一个月后,我慢慢理解你的教法,我才发现我开始懂数学了。”
我非常欣慰,他用了“懂数学”这个词,要了解,他以前只关心自己能否算出数学题,拿高分。
他接着说,“可是上周,主任教大家一个问题,让我非常困惑……从1+2+3+...(一直加到)...+10,他让大家用第一个数,加最后一个数,然后乘以10,再除以2,就是答案了。我了解答案是对的,但根本不了解为何会如此。”
“非常不错,你已经会开始考虑为何了。主任都没讲解缘由吗?”
“嗯……他就直接教大家如何算……”
于是,我在他面前,摊开笔记本,边画边讲起来,“好的,我目前告诉你。我问你,加法有没次序性?譬如3+5和5+3结果是不是一样?”
“一样。”
“那样‘1+2+3+...+10’,和倒过来‘10+9+8+...+1’的结果,是否相同呢?大家把这两排数字,用横式抄写成上下两排(对齐),你察看一下,这上下对齐的两排,第一列数字是1和10,加起来是多少?11。第二列数字是2和9,加起来是多少?11……”
“对也!为何呢?”
我接着讲,“嗯……由于上排的数字往后是逐次加1,下排的数字往后是渐渐减1,所以变化都抵销了。像如此上下排对齐后相加得到11的组合,一共有10个,所以,(1+10)X10,再除以2,就是最后的答案了。”
两三分钟的引导,学生就了解背后的道理,为什么要“藏一手”呢?我从不觉得故弄玄虚表示老师非常厉害,相反的,我衷心地觉得,没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假如学生不懂,到底是哪个笨?
▋急于求成的结果:恶性循环
其实,不需要公式的教学,是比较累的,困难程度和挑战都比较高,需要很多的事前备课时间,事先设计引导、说明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从内在理解所学。备课的时间和功夫,至少是一般教学的三倍以上。直接给公式、套解法,是最易的一种教学操作模式。在大环境的催逼下,成了最受追捧的主流,让愈加多学生舍弃“理解常识”,只须最后能得分即可!
而且,假如用越难让学生理解的模式教学,学生更会感觉自己不足,更不可以不补习,黏着补习班会更紧!
有的同行可能感觉我“舍近求远”,明明可以用一分钟讲完的内容,偏要花足一节课。但假如我不绕远路,学生不会真懂,我若处处贪求便利,学生从来不会培养独立考虑的能力。与其背一堆不懂的数学公式,还不如多背几个英文单字呢!
但,在父母的结果导向之下,补习班不讲求速成,能存活吗?恐怕不需要一个月,父母就需要换老师,甚至换补习班了!
急于求成的结果,肯定是对孩子揠苗助长。多数补习学生,从来不了解所学,更不了解对是为何对,错是哪儿错!等他们长大后,自己变成了爸爸妈妈,因为对于学科从来没信心,只能再把孩子送去补习班……这样恶性循环。
因此,我诚挚地建议:宁愿孩子成绩烂,不要把头脑读死,不然不知变通的脑袋,能有哪些作为?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