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和爸爸妈妈没办法交流你有多绝望?和孩子做最好的朋友,从“听见”孩子开始

   日期:2025-02-01     来源:www.ketuhz.com    浏览:747    
文章简介:导读   爸爸妈妈一直抱怨孩子为何不和自己交流,却不了解,是我们的不擅长倾听,堵住了孩子的嘴。这两天偶然在知乎看到一个高赞的问题:和爸爸妈妈交流你有多绝望? 下面有2500个回答,有不少回答里描述的场景真是挺典型的:记得我还怀着六六的时候,...


导读  

爸爸妈妈一直抱怨孩子为何不和自己交流,却不了解,是我们的不擅长倾听,堵住了孩子的嘴。

这两天偶然在知乎看到一个高赞的问题:和爸爸妈妈交流你有多绝望?

下面有2500个回答,有不少回答里描述的场景真是挺典型的:

记得我还怀着六六的时候,看到龙应台的一篇文章《母亲节节日》。

龙应台说她问我们的儿子安德烈为何不想和自己交流,安德烈就在母亲节节日这天给她发了一幅漫画作为母亲节节日礼物。

这幅漫画的名字叫《与妈妈的典型对话》。漫画的内容大致是如此的:

我说:“妈,我不喜欢吃鱼。” 

她说:“是鲔鱼呀。” 

我说:“谢谢啦。我不喜欢吃鱼。”

 

她说:“我加了芹菜。” 

我说:“我不喜欢吃鱼。” 

她说:“可是吃鱼非常健康。” 

我说:“我了解,可是我不喜欢吃鱼。” 

她说:“你就尝试一下嘛。” 

所以……我就吃了,尝了一点点。之后,她说:“如何,美味吗?” 

我说:“不喜欢,妈,我真的不喜欢吃鱼。” 

她说:“那下次试一试鲑鱼。你目前不多吃也好,大家反正要去餐厅。” 

我说:“好,可以走了。” 

她说:“你不多穿点衣服?” 

我说:“外面不冷。” 

她说:“我助你拿一件?” 

我说:“我刚刚出去过,母亲,外面真的一点也不冷。” 

她说:“唉,好吧。等一下就会变冷,你这么坚持,等着瞧吧,待会儿会冻死。” 

其实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会把父母当最好的朋友,天天叽叽喳喳地和大家说个不停,恨不能把日常的每个细节描述给大家听,但长大了,却说的愈加少了。

爸爸妈妈一直抱怨孩子为何不和自己交流,却不了解,是我们的不擅长倾听,堵住了孩子的嘴。

在亲子关系中,大家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说,才能让孩子听进来,但其实,如何听,才会让孩子想跟大家说,同样是亲子关系中要紧的一环。

但大人总是不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下面这几个对话,体现的就是大人容易犯的“四宗罪”。

“我再也不和xxx玩了!”

“你不是如此想的,你们是最好的朋友啊。”

“xxx是臭鸡蛋!我要揍他!”

“不能如此说,不能打人,如此非常不礼貌。”

                 ——不承认孩子的感受

“我的小金鱼去世了。”

“不要哭,我再给你买一只。

“我就要那一只!”

“我给你买只完全相同的。”

“我就要那一只!”

“别闹了!”

                    ——急着解决问题

“下雨了,老师说明天不可以去郊游了。”

“老师做的对,下雨郊游非常危险。”

“明天又要上课了。”

“学生就是要上课的。”

         ——只想着讲道理、讲逻辑

有时候,大家并不可以真的的“听见”孩子,而是急于评价、急于讲道理、急于解决问题。

但对孩子而言,被“听见”,比解决问题更要紧。

当孩子的感受一直被不承认或者忽视的时候,他们会感到难过和愤怒,慢慢的,就不想说了。

我记得看到龙应台那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想将来我一定不会如此。

可是等六六长大一些我才发现,如此的回答几乎是冲口而出的。如何解决呢?

国际著名的亲子交流专家阿黛尔.法伯在她的书里给出过3个倾听的小窍门,我感觉很实用:

用“哦”、“如此啊”代替评价和建议;

用“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用“幻想的方法达成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讲解。

用上这3个小窍门,前面的4个场景,就会变得完全不同。

当然在说的时候,记得放手手上的事情,看着孩子的双眼,用上扬的语气来讲“哦~”“如此啊~”,让孩子产生接着说下去的愿望,而不是用敷衍的语气打发孩子。

“我再也不和xxx玩了!”

“xxx做了叫你生气的事情。”

“我真想打他!”

“你这么生气啊。”

“他把我的图画书弄坏了。”

“哦~”

“那本图画书上有我最喜欢的艾莎公主。”

“如果我有魔法能把图画书粘好就好了。”

“大家可以用胶布粘!”

“我的小金鱼去世了。”

“如此啊……”

“她是我的好朋友。”

“失去朋友叫你非常难过。”

“我还给它喂吃的,我一敲鱼缸它就会游过来,它还会跟我打招呼。”

“你们在一块非常高兴。”

“下雨了,老师说明天不可以去郊游了。”

“好失望啊,你一直盼着去郊游。”

“郊游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游乐场,我好想去那里玩。”

“是吗?”

“不去郊游的话,又得在教室里上课了。”

“真期望给你变一个太阳出来。”

“我的笔不见了。”

“哦~”

“我记得我把它放在桌子上,但找不到了。”

“是吗?”

“上课的时候我都没笔用了。”

“如此啊……”

“我已经弄丢两支笔了,将来我要把笔放进文具盒里,如此就不会丢了。”

虽然大家没办法做到每一次都能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但至少维持一份自省,把这3个办法记在心里。

下一次,当你要冲口而出一些话的时候,忍一忍,告诉自己:教育孩子、解决问题不是非常重要的,“听见”孩子才是。

和爸爸妈妈没办法交流你有多绝望?和孩子做最好的朋友,从“听见”孩子开始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