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放假了,我却一点儿也开心不起来。
自从儿子习惯了上网课,我唯一可以让他走出家门的原因,也不成立了。天天,看着儿子穿着睡裤,蓬头垢面地坐在电脑前,一边啃着鸭脖子一边上课。
我这心里就跟钻了只小蚂蚁似的,说不上来的难受。
在家上网课,的确比在辅导班上课,舒适自在多了。
没老师的虎视眈眈,没同学间的你追我赶,空调、冷饮、沙发、手机,一应俱全。
儿子天天都在毫无角逐重压的状况下悠哉悠哉,好不惬意。
老话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于焉。
吃的太饱容易犯困,生活太安逸就容易懈怠。
什么事情,一旦让孩子感觉到太舒服,就会形成一种绑架。
长此以往,势必会毁掉一个孩子。
所以,放暑假,绝对不能让孩子太舒服。
01
快乐学习是世界上最大的骗局约翰.正恩有句名言:
无人是座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国内的一片,主体的部分。
因此,没一个孩子可以逃脱掉角逐的命。
为了进入好的学校,争夺优质的教育资源,孩子们要拼。
为了达成想要的将来,争夺二八法则下的幸运,孩子们更要拼。
黑龙江穆棱市,高中三年级考生白宇鑫。
为了治愈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的妈妈,立志要考上中国药科大学。
背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习题,摞满了书桌。
为了提神,咖啡、茶叶不管用了,就用自己最怕的辣椒挑战神经。
把自己辣得出汗,辣得大喘气,辣得清醒。
三个月冲刺,他吃了整整5斤朝天椒。
逆水行舟是痛苦的,勇攀高峰是要战胜痛苦的。
没超越其他人的苦中苦,又该怎么样超越1071万考生,独占鳌头。
想起韩剧《未生》里的一句台词:
无论我多早地迎接这清晨,在路上,都会有人在。
我以为其他人还在梦里,但无论何时,这个世界都比我快一步。
确实!
大家可能永远都不了解,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其他人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
但现实必然会让大家了解,懒于角逐,悠然自得,必然会让大家的孩子付出哪种代价。
一位当老师的朋友说,疫情之后,班里学生的名次等于一次大洗牌。
一些原本出色的孩子,忽然跳出前10开外。
而一些平常不太出色但踏实努力的孩子,居然大幅度进步。
学习真的就像水上行舟。
孩子偷懒耍滑,顺流而下,看上去也在前进。
却不知,那些拼命划桨的孩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无声无息地超越你。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扬眉吐气”叫“轻舟已过万重山”。
也有一种“悔之晚矣”叫“轻舟已过万重山。”
不进则退,是永恒的真理。
任何成绩的背后,都有无数人的扼腕叹息。
任何出色的背后,都有其他人看不见,更领会不了的努力坚持,不懈努力。
告诉孩子,越是容易懈怠的时候越要努力。
由于,当你感觉痛苦的时候,你正在走上坡路。
02
享乐主义是最上瘾的毒药
周末,想带孩子去爬山。
孩子说,热得要死,累的半死,还不如在家打游戏。
我争不过孩子,只好妥协,找间民宿,过几天农家乐的日子。
哪个知,到了目的地,孩子一会儿嫌弃我找的民宿不够特点,不够有风情,一会嫌弃我预定的房间不够敞亮,装修不够档次,床品也不舒服。
吃完晚饭,他又开始嫌弃这家民宿的饭不美味。
本来度假放松的心情,被孩子的挑剔折腾的七窍生烟。
我真想狠狠地教训他一顿,却深刻了解这都是我作茧自缚。
孩子小的时候,怕他受罪,给他吃好的、玩好的,住好的。
怕路途颠簸,长途困乏,能坐飞机绝不做火车,能开车绝不走路。
怕孩子适应不了太劳累的旅游,只挑选一些风景秀丽的小镇,海边或是发达城市的游乐场。
习惯了享受,孩子非常难同意吃苦。
习惯了轻轻松松得到的快乐,孩子非常难理解历尽艰辛之后的畅快与自足。
网上有句话说:
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知水深,不赏奇景,怎知其绝妙。
孩子没看过深山里夜空,就永远领会不到繁星近在咫尺的震惊。
孩子没历程过困难路上的未知与探索,就永远领会不到世外桃源的心动与向往。
旅游真的的意义,在于开阔视线、刷新认知、提升孩子将来行走生活的底气。
而只懂享受的旅游,会腐蚀孩子迎难而上的勇气,剥夺孩子苦中寻乐的生活领悟。
不久前,一个九零后单亲奶爸,带四岁女儿骑行西藏的视频,震惊了700多万网友。71天,4139公里。
一路风餐露宿,却尽享人文风情。
阳光花海,瀑布浅川,在一场场浪漫奇遇中邂逅什么是美,是难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有如此的父亲是幸运的,成为如此的孩子更是让人羡慕的。
用眼睛见识去世界的多彩,了解天地的广阔无限,才会有拥有宽广的视线和格局。
用双脚丈量去世界的每一寸滚烫,拥有拨天见日的切实领会,才会了解坚持和战胜困难的真的含义。
只有经风雨,才算见世面。
只有承受得了最坏的,才能掌握在生活的坎坷中屹立不倒。
03
不舍得用孩子,是隐藏最深的捧杀
一位父母在知乎上发帖求助:
14岁孩子说,“我不要刷碗,由于这是非常低贱的事情”,我该怎么样回话?
其中有位网友的回答,一针见血:
不舍得用孩子,是爸爸妈妈给孩子最残忍的礼物。
越不舍得用孩子,孩子越不中用。
良言逆耳,却一语道破真相。
怜香惜子,是不少爸爸妈妈的惯有逻辑。
把孩子当作娇嫩的花朵,极尽呵护。
上学路上,帮孩子背书包。
回家后,水果、甜点亲自送到孩子手上,喂到孩子嘴里。
除去学习,孩子的所有琐事杂物都可以由爸爸妈妈代劳。
习惯了坐享其成,孩子失去了自己动手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自立的能力。
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说:
假如大家要拟定一项婴幼儿教育原则的话,那样第一个原则就是需要让孩子参与到大家的日常来。
不久前,广州一个6岁小孩子帮母亲打包卤菜的视频,热门全网。
炎热的夏季,穿着背心的小孩子头发已被汗水打湿。忙了一中午,刚吃进嘴里几根面条,客户来了。
立刻把面条放一边,帮母亲打包。扣盖子,装袋,放筷子,递给客户,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母亲说,儿子放学写完作业就会主动来帮忙,在家也非常勤快。
网友纷纷柠檬:
6岁就了解帮家分担家务,太让人敬佩,长大必然会大有作为。
我的成功得益于妈妈从小的家务教育。
我没办法想象家务活都不会的人能懂做实验。
确实。只管念书,从未做过家务的魏永康,13岁考上大学,17岁考上硕博连读。
“神童”光环,却由于生活不可以自理,被中科院劝退。
书读的再多,也逃不掉“高分低能”的命。
其实,做爸爸妈妈,最需要给孩子的两样东西,是根和翅膀。
只有让孩子扎根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了解责任担当,孩子才能真的自由飞翔。
越不舍得用孩子,孩子越没用。
害怕养废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
04
小时候,常背一句名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可以。
太舒适,容易让孩子催生惰性。
而成长,则意味着孩子势必历程一段痛苦的过程。
趋甜避苦,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
但爸爸妈妈的教育,决定了孩子将以何种姿态走向世界。
不过分宠溺孩子,是为人爸爸妈妈最深沉、最有格局的爱。
共勉!
本文源自男生派(ID: boy666dj),关于养育男生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生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孩子,欢迎关注男生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