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 前运算思维(2-7岁) | 具体运算思维(7-11岁) |
自我中心 | 儿童觉得别人与自己具备同样的看法 | 儿童有时也会表现源于我中心,但此时他们能意识到别人与自己可能具备不一样的看法。 |
泛灵论 | 儿童倾向于觉得不熟知的物体具备生命特质。 | 儿童更多地意识到生命的生物学基础,并不再对无生命体赋予生命特点。 |
因果论 | 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具备局限性。儿童有时也会表现出一些推理能力,觉得两个有关的事件势必是其中一个对另一个有影响。 | 儿童对因果原理有了较好的理解(青春期将来,对这种因果关系的认知仍会持续进步)。 |
与感知有关的思维/中性情 | 儿童以知觉到的现象为基础进行判断,并在解决问题时只考虑问题的单一方面。 | 儿童能忽视错误表象并在解决问题时考虑问题情境的多个方面(去中心化)。 |
不可逆性/可逆性 | 儿童不可以在心理上反向考虑他们的行为,不可以回想起事物变化前的样子。 | 儿童能反向考虑他们见到的变化并进行前后比较,考虑这种变化是怎么样发生的。 |
在皮亚杰逻辑推理测验中的表现 | 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和与感知有关的中心化推理意味着他们不可以完成守恒任务,也非常难把事物归入不同等级的类和子类中,并缺少根据高度、长度这种量化维度考虑问题的能力。 | 能正确按不同维度分类,并按量化维度考虑问题。结论的获得以逻辑而非表面现象为依据。 |
*注:在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进步理论中,儿童认知进步被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