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心 北国女子,《文汇报》APP专栏作者,自媒体人。转载自公众号“苏心”(ID: suxin98498)
女儿这几天和我进入冷战状况,当然是由于她期末考试中等靠上的成绩,离我的需要差了十万八千里。
可女儿不这么觉得,她说,不可能每人都是尖子生吧,我已经算很好了。
我把她这种态度归罪于我老公的口头禅:不要勉强孩子。由于这,我和他们爷两个起过N次争执。
记得我上学时,每次考试都如临大敌,紧张到失眠。由于一旦考砸,就要面对爸爸妈妈的横眉立目。我爸爸是军人出身,对孩子一向高标准严需要,无论我考多么好的成绩都没夸过我,不说话就是最大的夸奖了。
我心底那些深深的自卑,我一直怀疑和我童年没得到过夸奖有关。以至于目前假如有人夸我,我表现出来的从来不是喜悦,而是惶恐。
为了训练女儿文笔,我让她在这个暑假天天都要读名家的文章,天天写一篇东西。上周日,女儿在卧室看书,我在客厅看电视。她兴冲冲拿着一本打开的书跑来给我看,是台湾作家刘继荣的文章:《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有两段已经用笔划了黑线:
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说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她轻轻地说:“母亲,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长大成人后,她必然会成为贤淑的老婆,温顺的妈妈,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
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爸爸妈妈,还想为孩子祈求如何更好的将来呢?
看完我哈哈大笑,把女儿笑得直发毛。她想借用名家的文字说她出的心声,达到改变我生活观的目的,这把戏幼稚了点儿哟。
是的,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可是,孩子,你真的确定要一直给其他人鼓掌,而自己无需掌声吗?
我初中时的一个女同学叫玲子,脾气特别好,无论啥事都说:差不多就好了。
有一次期末考试,期中考试1、的那位同学考了5、,一时同意不了,在自习课上哭起来。玲子过去劝:差不多就好了,我考了倒数5、都没哭,你这成绩应该开心啊。
果然,那位同学得到安慰,破涕为笑。
玲子是热心肠,同学们常常找她帮忙。玲子,帮我买只圆珠笔去吧,我还有一道题没做完。玲子,帮我买个煎饼去吧,我中午不回家吃了。玲子,帮我……
玲子每次都是好脾气地答应,连老师都夸她:玲子小小年龄就这么温良恭俭让,将来哪个娶她当媳妇哪个幸福。
中考过后,玲子没考上高中,辍学了。一别经年。
去年我回老家,去镇子路口的一家超市购物。老板娘是位胖胖的中年妇女,在低头算账。
我一边挑东西一边询问价格,在我和老板娘目光对视的刹那,她满脸惊喜:苏心,真的是不是你?这么多年没见到你,好想你呀!我一时怔忪。看我一脸疑问,她急急地说:我是玲子啊,上学时在你后面坐来着。
我终于认出了她。大家两个说起过去的那些同学,哪个哪个当大夫了,哪个哪个当大学老师了,哪个哪个留在部队提拔成校官了……
说到玲子自己时,她的情绪非常暗然:真后悔上学时不像你们那样严格需要自己,一辈子就守着这个小店。目前大伙都往城里奔,我也想去城里买房,可哪有那样多钱啊!两个双胞胎儿子今年中考,学习成绩也不好,但无论想什么方法都要让他们考大学,就算是个专科也行,必须要出去见见世面。
告别时,玲子伤感地说:其实当初我暗恋咱们班长,但人家上了那样好的大学,我连开口的勇气都没……
和玲子分开后,我一路心情沉重。
原以为那样淡然的她会生活得非常快乐,可是,她一脸的“我急”,让我看到了她太多的焦虑。
那一刻,我推翻了当初老师的话:她那不是温良恭俭让,而是对我们的不负责。
她过去偷过的懒,粗心过的学业,得过且过的处局势度,都化成困难加倍还给了她。刚开始不愿用力攀爬生活的高峰,最后只好在谷底兴叹。不禁想起那个石头的故事。
同一块石头,一半做成了佛,一半做成了台阶。台阶不服气地问佛:大家本是一样的来处,凭什么大家踩着我去朝拜你?佛说:由于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历程了千锤万凿。
时光隆隆向前。当初中一年级同出发的人,有些一马当先走在了最前面,有些走在了大部分人的中间,也有人留在了原地不前。
那个为大伙鼓掌的玲子,早就和同学们走散了。
孩子,当你把学习时光专注地努力过,心无旁骛、宠辱皆忘地勤奋过,为一个目的全力以赴过。你会发现,你不仅能够为其他人鼓掌,你也可以获得不少掌声。
那些鼓励,像阵阵甘霖,会叫你的心田开满鲜花。那些掌声,可以给你信心和勇气,带你越过生活的一座又一座高峰。
孩子,叫你站上高峰,不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你,而是为了叫你看到更美的风景。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