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爸爸妈妈都一样,都期望自己孩子能获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一些父母辅导孩子学习用心良苦,但效果甚微。究其缘由,其实是父母忽视了孩子的主体地位。怎么样搞好家庭辅导,建议需要坚持三不。
1、不当监工,引导孩子自觉学习
中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缺少自制力,学习注意力不可以长期的集中,一些父母在孩子学习时,便常常坐阵监督,孩子稍一走神、玩耍,父母便呵 斥、批评、甚至打骂。其实,孩子走神、玩耍是由于孩子的学习态度尚未形成。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不是靠盯出来的,而是在严格有序的练习中形成的。父母 在辅导孩子时,第一要提出学习需要,让孩子心中有数。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要常常提醒孩子按规范需要去做。尤其是孩子学习环境发生变化时,父母要准时排除对 孩子学习态度可能带来的干扰,坚定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培养好的学习态度,最后达到自觉、主动地学习。
2、不当帮工,鼓励孩子独立学习
如今的家庭辅导,大多集中在孩子们作业的解难答疑上。当孩子在做作业过程中遇见了不懂的问题时,父母大都帮助解答,并不厌其烦地讲给孩子听,直到孩子 听懂、会做为止。精辟、透彻的解说,固然能使孩子恍然大悟,但总是是以牺牲孩子的独立考虑、深入探究和积极革新的机会为代价的。久而久之,孩子便培养了依 赖心理,极少去独立考虑和研究问题。
3、不罚苦工,促进孩子愉快学习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都是特别高的,为了孩子能考上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在学校、社会大力倡导减轻负担的状况下,一些家庭怕减轻负担影响孩子的成绩,纷 纷加负,各类教辅图书市场热门便是证明。在书山题海面前,孩子成了做题机器,整日生活在枯燥乏味、苦不堪言的题海中,其结果是日渐使孩子丧失了学习兴 趣,甚至不想上学,其实,孩子学习是有选择性的。他感兴趣的,就同意;不感兴趣的,他同意不了。西方国家的小学生之所以能写出洋洋万言的我如何看人类文 化、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太空去旅游等个人研究报告,是由于这类创造性的作业激起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完成之后有一种收获感。兴趣是孩子探求 新常识的内在动力。只有使孩子感到学习的乐趣,才能维持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孩子学习主动了,学习成效便能提升;反之,学习就被动,而且学习成效也不理想。
孩子的教育很重要,父母在关心孩子的首要条件下更要讲究方法和办法,以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如此才能事半功倍。